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日常护理全攻略
2024-12-25 14:15:34
作者:曾凡敏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
淋巴水肿是一种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但也可能发生在上肢、躯干甚至面部。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负责回收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物质,同时清除病原体和废物。当淋巴管受损或功能障碍时,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导致局部组织液积聚,引发水肿。淋巴水肿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感染、皮肤增厚、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日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淋巴水肿的预防

淋巴水肿的预防应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避免高风险行为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淋巴水肿的有效手段。

避免高风险行为手术与放疗:对于接受癌症手术(如乳腺癌手术)和放疗的患者,淋巴水肿的风险显著增加。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肢情况,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淋巴液积聚。

创伤与感染:皮肤破损和感染是淋巴水肿的常见诱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蚊虫叮咬和划伤,及时处理皮肤感染,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低热量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水肿。减少油腻、辛辣和腌制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轻度至中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但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患肢负担。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淋巴系统,增加淋巴水肿的风险。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辅助工具弹力袜/绷带:对于高危人群,如接受过淋巴系统手术的患者,穿戴弹力袜或绷带可以有效预防淋巴水肿。这些设备通过施加外部压力,帮助淋巴液回流至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引流按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淋巴引流按摩可以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但应注意,错误的按摩手法可能加重水肿,因此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二、淋巴水肿的日常护理

一旦患上淋巴水肿,日常护理就成为控制病情、减轻症状的关键。

皮肤护理保持清洁:每天用温水和中性沐浴液清洗患肢,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产品。清洗后,用毛巾轻轻拍干,避免用力擦拭。

保湿与防晒:涂抹保湿乳液,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燥引起的瘙痒和皮肤破损。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伤害。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成分安全的驱蚊剂,避免在蚊虫出没的地方停留。若被叮咬,切勿抓破,以防感染。

患肢保护避免压迫:避免穿戴会压迫淋巴回流路径的首饰、衣物和配件,如戒指、手镯等。内衣应选择无钢丝的款式。

避免医疗行为:避免在患侧进行血压测量、抽血、注射、针灸等操作,以免加重淋巴损伤。

避免过度使用患肢:避免手提或肩挑重物,避免患侧蒸桑拿、红外线以及热敷等。

功能锻炼抗淋巴水肿运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抗淋巴水肿运动,如深呼吸、耸肩运动、手臂旋转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淋巴液循环。

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每次运动前后,应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活动。

压力治疗弹力袜/绷带:根据患肢情况,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或绷带进行压力治疗。每日按说明书规定时间穿着,以促进淋巴液回流。

淋巴引流泵:对于严重淋巴水肿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淋巴引流泵进行治疗。淋巴引流泵通过模拟淋巴回流的生理过程,帮助淋巴液回流至血液循环系统。

病情监测与自我监测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淋巴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三、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

心理调适接受现实:正视淋巴水肿的存在,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寻求帮助:当感到焦虑、抑郁时,及时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社会支持加入支持团体:加入淋巴水肿患者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获取心理支持。

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心理调适过程。

四、结语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日常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避免高风险行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辅助工具以及加强皮肤护理、患肢保护、功能锻炼和压力治疗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淋巴水肿的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带来的不适。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