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患者的伤口愈合,更涉及到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任务。在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一、换药前的准备工作
1. 环境准备
选择换药环境: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换药应在专门的换药室进行。换药室应保持宽敞明亮,温度适宜,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对于特殊感染病人的伤口处置,如朊毒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密隔离处置,不得进入普通换药室。
清洁与消毒:换药室应每日进行清洁与消毒,物表、地面湿式清洁,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2. 医护准备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换药室前,应衣帽整齐,佩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屏,以防止液体喷溅。根据换药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及污染物品时,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进行手术、换药等无菌操作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手卫生:换药前,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采用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如七步洗手法,保持双手的清洁。
3. 物品准备
换药物品:准备换药所需的药品、器械、消毒液等,确保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内,且清洁无污染。一次准备一人份换药物品,不可同时准备多人份的换药物品。特殊感染伤口推荐使用一次性器具和物品。
换药包:换药包应包括治疗碗(或弯盘)、镊子等。打开无菌换药包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对侧,再两侧,最后己方。
二、换药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1. 揭开敷料
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小心揭开原敷料,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如外层敷料无明显渗出,可用手取下;如敷料渗出明显,应佩戴手套后移除外层敷料,用镊子移除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污染敷料不得放置于患者床上或地面上,应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2. 观察伤口
揭开敷料后,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位置、大小、深浅、渗出物等。评估伤口的愈合状况,有无红肿、硬结、皮下波动感等感染迹象。
3. 伤口清洁与消毒
用生理盐水、碘伏或其他医用消毒液对伤口进行适当冲洗和清洁,保持伤口的干净。消毒时,应使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敷料,另一把接触切口,避免交叉污染。
消毒顺序应遵循无菌原则,清洁切口由里向外,自上而下同心圆型消毒;污染切口由外向里消毒。消毒范围为切口外沿大于5cm,消毒液必须充分待干。
4. 更换敷料
选择适当的敷料进行更换,确保敷料能够有效吸收分泌物,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愈合。敷料应覆盖伤口,边缘超过切口3-5cm,固定时胶带顺皮纹方向垂直自中央开始固定。
三、换药后的处理
1. 手卫生
换药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手卫生指征执行手卫生,防止病原体通过双手传播。
2. 污物及污染器械的处置
污物及污染敷料应分类放置,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置于密闭污染器械收集箱湿保存,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对于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具和物品,应密闭包装送消毒供应室单独回收处理,注明感染性疾病的名称并做好交接。
四、避免交叉感染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整个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所有接触伤口的物品都是无菌的。
2.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换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暴露患者的伤口或身体其他部位。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换药操作及无菌技术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无菌观念。
结语
换药过程中避免交叉感染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换药操作,共同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