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是保卫身体的卫士,用错了则会损害健康。公众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人,“药”知道,您用对药了吗?
今天,就来一起走近药品,了解药品,用对药品。
首先,药品的剂型都有哪些呢?药品剂型可以按照给药途径,也就是说怎么服用,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经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颗粒剂、溶液剂、混悬剂、散剂等。②非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剂型,这些剂型,可在给药部位起局部作用或被吸收后发挥全身作用,如注射剂、气雾剂、滴耳/滴眼/滴鼻剂、软膏剂、栓剂、含漱剂等。
其次,不同的药品该如何使用呢?居家患者主要是老年的慢性病患者,最常用的药品主要是降糖、降压、降脂药,或者儿童最常备用的感冒药、退烧药等。现为大家举例,了解一些常备药品的使用方法,也可根据说明书或者医嘱进行用药。比如:止痛药如布洛芬片,是一种普通片剂,温水吞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控释片,是缓、控释片,需要整片吞服,有刻痕的可掰开,严禁嚼服;用于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是一种舌下片,含于舌下勿吞服、含服,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用于慢性胃炎的铝碳酸镁咀嚼片,是一种咀嚼片,咀嚼后吞服常加入蔗糖,适合小儿服用;用于坏血病的维生素C泡腾片,是一种泡腾片,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服用有窒息风险,需要用水溶解后方可服用。片剂除了以上常用的剂型以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比如:阴道片,供塞入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片剂,起消炎、杀菌及收敛的作用。除了固体制剂外,还有将药物(固体、液体和气体)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液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比如: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液漱口后吐出在口腔停留2~5分钟,勿咽下。如布洛芬混悬液,用混悬液量杯量取适量直接服用使用前充分摇匀。还有些药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比如:硫糖铝混悬凝胶,是一种凝胶剂,内服的可直接服用,外用的擦于患处,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当然还有一些药物是不能口服的,只能外用的,比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用于骨关节炎,贴于患处;如红霉素眼膏,眼膏剂涂于眼睑内洗净双手,涂眼时瓶口勿接触眼睛。还有需把药物封装于具有压力系统的特殊装置里,按压后药物于雾状喷出,起到治疗作用具有特殊装置的剂型,有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这三种剂型,需要根据说明书或者请专业人士指导用药。
药品的用法用量和频次也是不可忽视的。频次也叫频率,也就是说隔多久吃一次。需要知道,有的药品需要一天一次,有的可能需要一天三次。服药间隔有讲究,每日一次就是每日同一时间服用一次,比如每日清晨或晚上。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謝、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7-8点,因此,将一日的剂量于早上7-8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降高血压的药物一般都是清晨服药,而降脂药物、镇静催眠药物一般都是晚上服用。每日二次就是每日早晨、晚上各一次,相隔约12小时,比如丙卡特罗。每日三次就是每日早、午、晚各1次,相隔约8小时。每日四次就是相隔约6小时服一次。比如针对非典型支原体感染时我们用的阿奇霉素就是一天一次,而有些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头孢类的药品,是需要一天2次甚至3次。甚至有些药物比如甲氨蝶呤是一周一次,还有些抗肿瘤药物是间隔21天。不同的药物需要记清楚,到底该怎么用,非常的重要。服药时间与就餐时间也是有关系的,我们需要仔细看说明书了解。服药时间包括了空腹:餐前1小时;饭前:饭前15-30分钟服用;饭后:饭后15-30分钟服用;餐中:进餐少许后服药,药服完后可继续用餐;晨服:早上服(早餐前或早餐后);睡前:睡前15-30分钟服用。比如:空腹服用可以增加吸收的药品,阿仑膦酸钠、左甲状腺素钠需在早餐前至少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用药后至少30分钟方可进食,在服用前后30分钟内不宜饮用牛奶、奶制品和含较高钙的饮料,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比如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一般餐前给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伊托必利等,此类药物饭前15-30分钟服用,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硫糖铝等,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此类药物饭前服用。
药品的储存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比如一些胰岛素制剂是需要放冰箱冷藏的,有些需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有些需要常温放置的。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正确得使用药品,发挥它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