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教育肾脏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药物管理和日常护理要点?
2025-04-01 10:27:06
作者: 张惠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肾内科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生成尿液、调节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等重要功能。然而,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柳叶刀》公布的数据,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高达1.3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教育肾脏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药物管理和日常护理要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肾脏与慢性肾脏病

1.肾脏的基本功能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红褐色。其主要功能包括: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等,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2.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信号

慢性肾脏病(CKD)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出现肾损伤(蛋白尿、尿沉渣异常等)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的信号包括:水肿:常见于眼睑、面部和下肢。泡沫尿:严重蛋白尿和糖尿会出现泡沫尿。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肾性高血压:由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

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

1.主动告知医疗团队

确保医生和药剂师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这对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至关重要。患者需定期更新医疗记录,以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2.维护药物清单

包括所有处方药、非处方药、维生素补充剂和草本产品,有助于医生和药剂师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3.严格按处方使用药物

不要自行增加、减少或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即使感觉好转,也应遵循医生的指示。注意服药时间和剂量,留意任何新的或加重的症状,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或相互作用的信号。

镇痛药: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肾脏损害的风险。解热药和某些补充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糖尿病相关药物:肾脏功能减退时,对某些降糖药的需求可能改变。

三、日常护理要点

1.饮食管理

控制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受损。建议食用优质低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等。

限制盐分摄入:摄入过多钠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加速肾脏功能衰退。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避免加工食品和外出就餐。

水分摄入要适量:过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可能导致水中毒;水分摄入不足则会导致脱水,甚至肾结石。患者应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

2.体重管理与运动

体重管理:过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加速肾脏疾病进展。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适量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调整运动计划。

3.生活方式的调整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收缩血管,减少肾脏血流量;酒精则通过影响肝脏代谢和增加心脏负担间接损害肾脏。

保持良好心态: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预防感染

患者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家属应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协助患者进行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清洁护理。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保持床铺干燥平整。

5.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肝功、尿素氮等肾脏病相关检验。

四、家属的护理与沟通技巧

1.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以缓解心理压力。

2.饮食护理: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或不足。

3.监测体重:每天监测体重,及时发现和纠正水潴留。

4.规律透析:提醒患者按时接受透析治疗,不可随意中止或减少透析次数。

5.药物管理:协助患者管理药物,确保按时按量服用,了解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副作用等信息。

5.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让患者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药物管理以及与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每一步虽小,却都在为更健康的未来铺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