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尽早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
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这是因为疾病早期阶段病程进展较后期快,尽早用药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轻重、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用尽量少的种类、尽可能小的剂量,良好地控制症状,才是合理的用药方式。
二、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拟多巴胺药、抗胆碱药、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其他类型(金刚烷胺)。
1.拟多巴胺药(多巴胺前体药):最常用的是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应空腹服用,避免食物中的蛋白质影响吸收。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等,可在服药前30分钟服用莫沙必利或在饭后90分钟服用左旋多巴以减轻症状。此类药物不能与某些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如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2. 拟多巴胺药(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可与左旋多巴类药物联合使用.。此药可能改变尿液的颜色,这是无害的,不必担心。
3. 拟多巴胺药(中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等。首次服药后应卧床休息,以免头晕。服药期间可能有嗜睡现象,应避免开车或操作机械。
4. 抗胆碱药:如盐酸苯海索片,治疗震颤效果好,但不适用于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大量应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产生幻觉等精神症状。
5. 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常用的有司来吉兰、雷沙吉兰。此类药物可减少脑内多巴胺的代谢,延缓运动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有助改善冻结步态,推迟疾病功能障碍的发生。
6. 金刚烷胺:对少动和强直的作用比抗胆碱能药物强,对震颤的作用较弱。单药治疗或与多巴胺制剂合用均有疗效,可有效改善异动症、冻结步态等症状。
三、正确对待药物副作用
大部分抗帕金森病药物都存在副作用,如眩晕、恶心、呕吐、幻觉、失眠或嗜睡等。面对副作用,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应多与医生配合治疗。若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复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或考虑其他治疗方式,如脑起搏器手术治疗。
四、药物与食物的合理搭配
药物与某些食物同时应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从而改变药物的药理效应和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选择在饭前一小时或是饭后两小时服用药物,以确保药物能发挥最大效用,也能保证身体营养所需。
五、服用新药或调整剂量时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新药物或提高剂量的前几周内,因未能清楚了解身体的反应,患者应避免驾驶或进行其他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和活动能力的工作。此外,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等,尤其是服药降压药的患者,要注意防治低血压。
六、手术治疗与药物调整的协同作用
随着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运动波动”和“异动症”。当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再进行优化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的药物调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发挥脑起搏器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协同放大效应,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七、结语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且复杂的疾病,患者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问题。通过了解帕金森用药的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注意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以全面管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