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造影剂外渗后的家庭护理要点
2025-05-12 00:00:00
作者:张美庆
作者单位:邹平市中医院

在现代医学检查中,造影剂的使用十分常见,它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辅助诊断疾病。然而,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即造影剂漏出到血管周围的组织中。这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不过,通过正确的家庭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恢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造影剂外渗后的家庭护理要点。

立即观察与初步处理

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外渗部位,记录肿胀的范围、皮肤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疼痛、麻木等感觉。如果外渗量较少,且局部仅有轻微肿胀,可先尝试简单的初步处理。立即停止在该部位继续注射药物,用无菌棉签轻轻按压穿刺点,防止进一步渗漏,按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力度适中,以不出血为宜。

冷敷缓解肿胀与疼痛

在造影剂外渗后的24小时内,冷敷是关键的护理措施。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造影剂的吸收,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准备一个冰袋,或者用毛巾包裹适量冰块,敷在外渗部位,每次冷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可重复冷敷一次。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冷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

热敷促进吸收与消散

24小时后,外渗部位的肿胀基本稳定,此时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造影剂的吸收和消散。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水温约40~50℃)敷于外渗处,每次热敷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时同样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在热敷过程中,若发现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应及时停止热敷,并咨询医生。

抬高患肢利于回流

在护理期间,尽量将外渗部位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例如,如果是上肢外渗,可在休息时用枕头垫高上肢;下肢外渗则可在睡觉时在脚下垫一个薄枕头。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避免外渗肢体过度活动,防止加重局部损伤。

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除了上述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恢复情况至关重要。每天查看肿胀是否逐渐消退、皮肤颜色是否恢复正常、疼痛是否减轻。如果在护理过程中,肿胀范围不断扩大、皮肤出现水泡、破溃,或者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症状,这可能提示出现了严重的局部炎症或感染,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造影剂外渗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困扰,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认真落实每一个护理要点,就能有效减轻外渗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局部组织尽快恢复。在护理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邹平市中医院)

张美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