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又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重度脑血管病变,该疾病的特点体现为发病率高、残疾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然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通过尽早入院治疗其死亡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做好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病情康复,所以脑梗塞患病者以及家属大可不必过度悲观,掌握脑梗塞的有效护理方法是降低残疾程度、促进病情康复的重要环节。以下即是对脑梗塞的一些护理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轻松应对脑梗塞有所帮助。
做好急性期的精心守护
脑梗塞的发病通常较为急促,且进展速度较快,在发病后的急性期,时间对于患者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所以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迅速将其安置于舒适、整洁以及安静的环境内,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观察,例如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通常可每隔15-3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一次,这样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若有体温升高、呼吸增快等异常表现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维持其呼吸系统畅通非常关键,需要使患者的头部朝一侧偏移,这有利于预防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的窒息情况,若患者的痰液量较多,需要及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给予拍背,这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发生窒息和肺部感染,在必要情况下护理人员会利用吸痰器来给予患者吸痰护理操作。
处于昏迷状态的脑梗塞患者要格外注意日常的眼部护理,例如可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来对双眼进行覆盖,这有利于预防角膜干燥以及角膜感染,在卧床期间要注意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通常可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这有利于预防压疮的并发症,在患者翻身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维持身体轴线位,防止身体扭曲和过度牵拉。
饮食护理中的科学调配
做好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促进病情康复,在饮食当中需要遵循低脂、低糖、低钠盐、高蛋白质以及高维生素的基本原则,可以多为患者提供含有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全谷类食物,这有利于肠道蠕动,更好的预防便秘发生。如果脑梗塞患者能够自主进食,那么在食物提供时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温度,并确保软硬适中,避免为患者提供油腻、刺激以及辛辣的食物,这可能加重病情。存在吞咽困难的脑梗塞患者需进行鼻饲饮食,从而确保营养成分的摄入,在进行鼻饲过程中则应注意营养液的量、温度以及速度,进而避免呛咳以及反流等不良现象。
心理护理的温暖呵护
脑梗塞患者受病情影响比较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作为家属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给予患者关怀安慰,同时可以与同病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要关注脑梗塞康复案例,进而增强康复信心,家属日常要多给予患者陪伴、关爱,提供情感层面的支持,在患者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时可通过播放音乐、视频节目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康复护理的循序渐进
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恢复稳定时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从简单的四肢被动活动起,例如进行关节被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之后逐步过渡到肢体主动运动。同时日常还应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自理活动,如自主穿衣、进餐以及卫生洗漱等。还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逐步提升训练的难度以及强度,在此训练期间家属要多给予患者关爱、陪伴,不断提升其康复信心,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
并发症的积极预防
脑梗塞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例如在卧床期间要定期翻身拍背,确保呼吸系统畅通,避免压疮和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尽早参与康复锻炼,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留置尿管的患者要维持尿道口的干爽、卫生,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脑梗塞患者通过做好精心的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