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骨折护理特点,家长必知的常识
2024-10-18 15:06:51
作者:谭超
作者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儿童骨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儿童骨骼结构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处理和护理儿童骨折时,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将为家长提供关于儿童骨折的基本知识、护理特点及必要的常识,帮助家长在孩子遭遇骨折时能正确应对,促进孩子早日康复。

儿童骨骼特点与骨折类型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骨密度较低:儿童的骨骼含有较多的有机物,骨密度相对较低,这使得骨骼较为柔韧,但同时也更容易发生骨折。2.骨骺未闭合:儿童的骨骼两端存在生长板(骨骺),这是骨骼生长的关键区域,直至青春期后才逐渐闭合。骨骺区域的骨折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3.愈合能力强:儿童的骨骼再生能力强,骨折后愈合速度通常快于成人,且较少留下后遗症。

儿童骨折的类型多样,常见的有:1.青枝骨折:骨骼未完全断裂,仅部分骨皮质发生皱褶或凹陷,类似青枝弯曲,多见于婴幼儿。2.完全骨折:骨骼完全断裂,可伴有错位或不移位。3.骨骺损伤:涉及生长板的骨折,可能影响骨骼发育,需特别关注。

骨折的初步处理

1.保持冷静:首先,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给孩子带来额外的恐惧和不安。

2.制动与固定:用木板、硬纸板等物品对受伤部位进行临时固定,避免骨折断端活动加重损伤。

3.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受伤部位,可减轻肿胀和疼痛,但需注意避免冻伤。

4.及时就医: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院治疗与护理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1.手法复位:对于某些类型的骨折,医生会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复位,然后进行外固定。2.手术治疗:对于复杂骨折或需要精确对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3.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消炎药等药物,减轻孩子的不适感,促进炎症消散。

在治疗期间,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做好以下几点护理工作:1.保持固定物清洁干燥:确保外固定物(如石膏、夹板)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3.营养支持: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骨骼愈合。4.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功能恢复。

家庭护理与康复

孩子出院后,家庭护理成为关键。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固定与保护:按照医嘱,继续佩戴外固定物,避免孩子过度活动或碰撞受伤部位。

2.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固定物松动、疼痛加剧、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心理支持:骨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积极配合康复。

4.逐步恢复活动: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先从简单的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

5.定期复查与评估: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预防儿童骨折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可能导致骨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监督孩子活动:在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或玩耍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安全。

3.改善家居环境:消除家居中的安全隐患,如尖锐的家具边角、易滑的地面等,减少孩子跌倒的风险。

4.合理补充营养:保证孩子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5.定期进行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

结语

总之,儿童骨折的护理需要家长的细心和耐心,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和护理,可以促进孩子骨折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了解儿童骨骼的特点和骨折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面对孩子骨折时,保持冷静、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建议,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骨折期、尽快恢复健康的关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