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因其可出现剧烈的颈肩部疼痛及上肢疼痛/麻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我们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几个常见因素:
(1)慢性劳损:颈部肌肉和韧带在慢性劳损因素作用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失去其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炎症刺激、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理因素随之而来,刺激神经根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2)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是颈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经历了持续的机械负荷和退行性变化,发生退变现象,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的高度下降、弹性减弱以及水分含量减少。退变的椎间盘容易出现突出或膨出,进而压迫附近的神经根。椎间盘的突出会加重神经根的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尤其是长时间的低头或姿势不良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化过程,进而加重病情。
(3)发育型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管狭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颈椎椎管狭窄通常由于出生时脊椎发育不完全,导致椎管空间相对狭小,增加了颈椎病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能加剧椎管狭窄,从而使神经根受到更大的压迫,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于发育型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外部的任何压力或损伤都会引起症状的加重。
(4)外伤:颈椎外伤是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外伤可能是直接暴力撞击造成的,如车祸、摔倒等,或者是间接暴力作用引起的,如突然的剧烈旋转或屈曲等。外伤导致颈椎椎间盘突出、骨折或韧带损伤,都会使得颈椎稳定性受到破坏。损伤的椎间盘或骨折块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剧烈的疼痛、麻木、肌力减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手臂的功能。
(5)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保持不当的坐姿或睡姿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加速颈椎退行性改变,诱发颈椎病。
二、症状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区域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主要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性疼痛。疼痛或麻木可呈发作性或持续性。同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可有明显关系,比如有的患者会将手放在头顶来缓解症状。
(3)部分患者患侧上肢可出现沉重感、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
三、诊断
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存在定位性神经根性压迫表现,典型的根性症状和体征,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2)臂丛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是其特殊检查方法,但不仅限于此。
(3)X线及CT检查提示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形成神经根周围的骨质增生或骨赘,或椎间孔狭窄表现;MRI提示神经根受压。
(4)排除诊断:需要与肩关节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及颈椎骨实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等)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平躺时适当高枕)、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牵引等,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神经根受压情况。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根受压、恢复颈椎稳定性。
五、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同样重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定期活动颈肩部,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注意:避免通过摇晃颈椎来锻炼颈椎),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此外,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自然曲度,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除了接受专业治疗外,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