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肠道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时刻进行着营养吸收和废物排出的工作。而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卫士”,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守护着我们的健康。然而,当这些“小卫士”罢工的时候,尤其是在小儿身上,腹泻就可能找上门来,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少困扰。
小儿腹泻,肠道“小卫士”的警钟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在婴幼儿时期更为多发。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儿童腹泻病例,其中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的受害群体。腹泻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营养的吸收,长期腹泻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而且,频繁的腹泻还会让孩子身体不适,哭闹不止,让家长们心疼不已。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肠道“小卫士”罢工,引发小儿腹泻呢?原因有很多,感染是常见的因素之一。比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就像狡猾的敌人,侵袭肠道,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让有益菌群难以正常工作。细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发腹泻。除了感染,饮食不当也会引发小儿腹泻。比如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添加新的辅食种类过多过快,或者孩子吃了不干净、变质的食物,都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腹泻。此外,气候变化、腹部着凉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让肠道“小卫士”们无法正常履职。
腹泻危机,身体亮起的红灯
小儿腹泻看似普通,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从而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中度脱水时,除了上述症状加重,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情况;而重度脱水则会危及生命,孩子可能会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电解质紊乱同样不容忽视,钾、钠、氯等电解质的失衡,会影响心脏、肌肉等多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也会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
口服补液盐,紧急救援的“神器”
面对小儿腹泻引发的脱水危机,口服补液盐就是我们紧急救援的有力武器。口服补液盐是一种含有适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的复方制剂,它的配方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能够快速有效地补充孩子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中的葡萄糖可以促进肠道对钠和水的吸收,而钠、钾等电解质则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在使用口服补液盐时,家长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冲调,不能过浓也不能过稀。过浓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胃肠道负担,过稀则达不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效果。其次,要少量多次地给孩子服用。一般来说,每1-2分钟喂一小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为一次喝太多而引起呕吐。如果孩子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呕吐,要暂停片刻后再继续喂,不要因为呕吐就停止补液。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服用量也有所不同。一般轻度脱水的孩子,每千克体重需要补充50-80毫升;中度脱水的孩子,每千克体重需要补充80-100毫升。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预防有道,守护肠道“小卫士”
当然,预防小儿腹泻比治疗更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给孩子吃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让孩子的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还要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着凉。此外,按时给孩子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相关疫苗,也可以有效预防部分腹泻的发生。
肠道“小卫士”的正常工作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当小儿腹泻发生时,我们要了解其原因和危害,及时用口服补液盐进行紧急救援。同时,更要做好预防工作,让肠道“小卫士”们能一直坚守岗位,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