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隐藏在血管中的“沉默杀手”——VTE
2024-10-22 12:41:17
作者:洪云凤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VTE是一种由于静脉内血液不正常凝结而导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作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血管疾病,VTE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还常常因其突发性和隐蔽性而让人措手不及。本文旨在科普VTE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

 

一、VTE的定义与分类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DVT主要发生在腿部深静脉,而PTE则是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所致。

二、VTE的症状与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早期症状:肢体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絮状物;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性坏疽。

后期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肿痛、浅静脉曲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症状。

肺血栓栓塞症(PTE)

主要症状: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其中,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是PTE的三联征。

危害:PTE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

三、VTE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VTE的病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以下人群为VTE的高危人群:长期卧床者、高龄者、肥胖者、高脂饮食者、长期吸烟者怀孕或产后妇女、有家族史者等。 VTE的预防 预防VTE的关键在于增强预防意识,尽早活动,并采取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措施。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这种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施加气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IPC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

梯度压力袜(GCS):通过在下肢施加科学的梯度压力,从足部向腿部逐渐减小压力,促进血液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增加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从而减少血液淤积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足底静脉泵(VEP):这种设备通过在足底施加压力,促进足底静脉的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动静脉脉冲系统(IPPS):这种系统通过模拟人体自然的脉搏波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增强预防意识:通过减肥、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及血糖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尽早活动:对于术后患者及长期卧床的人群,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VTE最基本的方法。

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10~30次/组,至少8组/日,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

药物预防:临床上常用于预防VTE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五、VTE的治疗与护理

VTE的治疗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护理方面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及手术治疗的护理。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肢,避免膝关节屈曲;非急性期患者可进行室内轻体力活动。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需严密观察出血倾向。

手术治疗的护理:手术后患肢需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尽早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再次形成。

六、VTE的并发症与长期影响

VTE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和长期影响:肺动脉栓塞: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导致肺部缺氧和相关症状;下肢肿胀和疼痛:血栓阻碍血液回流,导致受影响区域肿胀、疼痛;血栓后综合征:即使血栓被溶解或移除,部分患者仍可能发展出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慢性腿部疼痛、沉重感、肿胀等;长期静脉功能不全:长期存在的血栓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美容影响:静脉血栓导致的皮肤变化,如色素沉着、溃疡和皮肤硬化,可能影响外观。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