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TE的定义与分类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DVT主要发生在腿部深静脉,而PTE则是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所致。
二、VTE的症状与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早期症状:肢体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絮状物;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性坏疽。
后期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肿痛、浅静脉曲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症状。
肺血栓栓塞症(PTE)
主要症状: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其中,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是PTE的三联征。
危害:PTE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
三、VTE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VTE的病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以下人群为VTE的高危人群:长期卧床者、高龄者、肥胖者、高脂饮食者、长期吸烟者怀孕或产后妇女、有家族史者等。 VTE的预防 预防VTE的关键在于增强预防意识,尽早活动,并采取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措施。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这种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施加气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IPC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
梯度压力袜(GCS):通过在下肢施加科学的梯度压力,从足部向腿部逐渐减小压力,促进血液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增加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从而减少血液淤积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足底静脉泵(VEP):这种设备通过在足底施加压力,促进足底静脉的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动静脉脉冲系统(IPPS):这种系统通过模拟人体自然的脉搏波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增强预防意识:通过减肥、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及血糖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尽早活动:对于术后患者及长期卧床的人群,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VTE最基本的方法。
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10~30次/组,至少8组/日,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
药物预防:临床上常用于预防VTE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五、VTE的治疗与护理
VTE的治疗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护理方面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及手术治疗的护理。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肢,避免膝关节屈曲;非急性期患者可进行室内轻体力活动。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需严密观察出血倾向。
手术治疗的护理:手术后患肢需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尽早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再次形成。
六、VTE的并发症与长期影响
VTE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和长期影响:肺动脉栓塞: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导致肺部缺氧和相关症状;下肢肿胀和疼痛:血栓阻碍血液回流,导致受影响区域肿胀、疼痛;血栓后综合征:即使血栓被溶解或移除,部分患者仍可能发展出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慢性腿部疼痛、沉重感、肿胀等;长期静脉功能不全:长期存在的血栓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美容影响:静脉血栓导致的皮肤变化,如色素沉着、溃疡和皮肤硬化,可能影响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