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熬夜族的“心”危机:青年心肌梗死为何频发?
2025-04-01 10:36:41
作者:  薛军  
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  心内科  

一、触目惊心的现实:青年心梗的“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下急性冠心病患者比例十年间增长超过一倍。2025年河南37岁网红“唐僧”因熬夜直播突发心梗离世,北京28岁游戏主播因长期凌晨作息、暴饮暴食导致冠脉闭塞,这些案例敲响了年轻人心脏健康的警钟。

青年心梗往往起病急、症状隐匿、猝死率高。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的“预适应”,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尚未建立,一旦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极易引发大面积心肌坏死。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将心悸、胸闷归咎于“疲劳”,延误救治黄金时间。

二、熬夜如何“偷走”心脏健康?

熬夜对心脏的伤害是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钟紊乱:心脏的“隐形杀手”​

心脏具有独立的昼夜节律:白天交感神经活跃,心率加快以应对活动;夜晚副交感神经主导,心率减缓以修复心肌。长期熬夜打破这一平衡,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血压飙升、心率失常。研究显示,熬夜者心脏负担增加48%,心肌耗氧量激增,犹如让心脏“超负荷加班”。

​血管系统的“连环危机”​

​血压波动:熬夜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持续收缩,血压骤升骤降易损伤血管内皮。

​血栓风险: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因子活性增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冠状动脉狭窄。

​炎性反应与免疫失衡

长期睡眠不足会激活炎症因子,加剧血管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血管稳定性。

三、熬夜外的“帮凶”:现代生活方式的叠加伤害

青年心梗频发是多重危险因素交织的结果:

​高压环境下的“情绪风暴”​

工作压力、焦虑情绪使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持续刺激血管痉挛。研究表明,高压人群心梗风险比常人高40%。

​饮食与运动的“双重失衡”​

​高糖高脂外卖:年轻人日均盐摄入量超标2倍,反式脂肪酸加速动脉硬化。

​久坐与运动缺乏:超50%的年轻人日均步数不足5000步,心肺功能退化加剧心脏脆弱性。

​吸烟酗酒的“致命诱惑”​

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抑制心肌收缩力。数据显示,吸烟者心梗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

四、守护“心”生命:科学预防与自救指南

​重塑健康作息

​黄金睡眠法则: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23点前入睡以顺应心脏节律。

​补觉策略:熬夜后上午补觉1-2小时,避免午睡过长影响夜间睡眠。

​饮食与运动处方

​护心食谱:增加深海鱼(富含Ω-3脂肪酸)、坚果(含镁元素稳定心率)、深色蔬菜(抗氧化剂保护血管)。

​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心梗。

​早期识别与急救

​预警信号: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伴随肩背放射痛、冷汗、濒死感应立即就医。

​急救措施: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拨打120时明确说明“疑似心梗”。

五、结语:别让年轻的心“提前退休”

心脏健康是生命质量的基石。对于熬夜族而言,每一次“再刷五分钟”的妥协,都在透支心脏的寿命。从今天起,调整作息、合理饮食、科学减压,让心脏回归自然的昼夜节律。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守护“心”健康,是对自己、对家人最负责任的选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