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替代肾脏功能,将患者体内毒素清除,纠正患者中毒情况,助力患者恢复健康。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血管通路(即实现血液透析治疗主要使用的血管)造成一定伤害,容易引起淤血、动静脉内瘘感染、贫血等并发症。(1)淤血。淤血为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穿刺后未得到有效压迫时,淤血出现后引起皮下血肿。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若出现淤血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容易引起内瘘堵塞、血栓,影响后续透析治疗。(2)动静脉内瘘感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主要血管通路,清洁护理不到位,增加感染风险。感染发生后增加患者不适感,影响血液透析治疗。(3)贫血。贫血是血液透析治疗常见并发症,同长期透析治疗滤过大分子物质、饮食控制等有关。
应对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护理方法!
面对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应对护理方法,以有效解决并发症问题,确保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可以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遇到的贫血、淤血、内瘘感染等问题还可有效防治,常用护理措施如下:
1.血液透析患者淤血应对护理
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为有效预防淤血情况出现,需要积极控制各种可引起淤血情况出现的危险因素。(1)规范穿刺操作。开展护理人员专项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穿刺操作技巧、穿刺规范等,确保护理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规范穿刺操作。穿刺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避免穿刺针扎得过深,降低对局部血管产生的损伤。(2)持续观察穿刺点位置淤血变化情况。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者穿刺位置情况,便于及时发现血肿。并在患者出现血肿后,持续观察血肿变化情况,若发现血肿迟迟未消或者出现加重情况,及时带患者到医院复诊。(3)适当减少治疗频率。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建议下,适当减少治疗频率,减少穿刺损伤。
2.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应对护理
血管通路可以确保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开展,但在长期治疗期间,因为致病菌感染、清洁不到位等,出现内瘘感染风险较高。(1)内瘘感染预防。持续保护内瘘卫生,避免污染物污染内瘘。患者需要关注治疗所用仪器卫生情况,严格按照规范选择消毒、合格的医疗仪器。日常生活中关注个人卫生,做好内瘘侧皮肤清洁管理,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前做好清洁,避免污染。(2)持续加强内瘘保护。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要关注内瘘情况,观察内瘘是否畅通,若听不到血管杂音,感受到血管震颤等情况,需要立即就诊。平时生活中,患者要做好内瘘侧肢体保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情况,切忌抓挠,避免皮肤损伤引起感染情况。(3)内瘘感染后处理。患者若出现内瘘感染情况,需要按照医嘱采取抗感染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关注内瘘损伤预防、内瘘管理,避免感染持续加重。
3.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应对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贫血可通过饮食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1)科学饮食。根据血液透析治疗需求控制饮食,在透析治疗前,患者需要保持清淡、低脂饮食。透析治疗后,患者可适当增加红肉、豆类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情况。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叶酸。(2)持续监测血常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可持续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以掌握贫血病情,适当调整护理措施。
以上是关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护理措施的简单介绍,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患者可以采取针对性预防及控制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及缓解病情,更好、更有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