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从CT到胃镜:不同医学检查设备的原理、禁忌与安全须知
2025-05-13 20:09:15
作者:李小松
作者单位:剑阁县人民医院 医学装备科
在医疗诊断的精密链条中,CT、胃镜等检查设备如同医生的“火眼金睛”,帮助发现人体内部的潜在问题。但每种设备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安全规范。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让患者更安心地接受检查,也有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层层透视的“立体相机”

工作原理。CT通过X射线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射线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断层图像。其原理类似将面包切成薄片观察,可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呈现人体内部结构。相比传统X光片,CT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微病变,尤其在检测肿瘤、骨折、肺部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检查禁忌与安全须知。CT检查需用到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大,胸部剂量在8mSv左右,是胸部X拍片剂量的400倍。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检查前需医生做出正当性判断。检查前,医生需为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用铅橡胶,铅围裙,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等进行遮挡),病人需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品,衣物上的金属配件,以免产生伪影干扰图像质量。

胃镜:深入消化道的“侦察兵”

工作原理。胃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软管,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医生通过显示器观察消化道内壁的情况,能直观发现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还可对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着技术发展,现代胃镜具备高清成像、特殊光成像等功能,可清晰观察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和血管形态,提升早期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早癌的检出率。

检查禁忌与安全须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无法耐受检查的患者,不宜进行胃镜检查。咽喉部急性炎症期的患者,检查可能导致炎症扩散,也需暂缓。此外,对麻醉药物(无痛胃镜)过敏、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同样不适合。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确保胃内排空,以便医生清晰观察;检查后,普通胃镜受检者需禁食2小时,待咽部麻醉作用消失后再进食,避免呛咳;无痛胃镜检查者需有家属陪同,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车和从事高空作业。

彩超:无创的“超声波探路者”

工作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成像。超声波穿透人体时,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会产生反射,仪器接收反射波并转化为图像,从而显示脏器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超声波遇到运动物体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利用此原理可检测血管内血液动力学指标。彩超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等特点,常用于检查肝、胆、胰、脾、肾、心脏、血管等脏器,以及甲状腺、乳腺等体表器官。

检查禁忌与安全须知。一般情况下,B超检查无特殊禁忌。但在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为避免胃肠道气体干扰,患者需空腹;检查盆腔器官(如子宫、附件、前列腺)时,则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获得清晰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场中的“微观视界”

工作原理。MRI利用强大的主磁场,在射频脉冲及梯度场的作用下,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并产生信号,计算机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图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极强,能清晰显示大脑、脊髓、关节、肌肉等部位的病变,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检查禁忌与安全须知。MRI检查的强磁场会对金属物品产生强大吸引力,因此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动脉瘤夹等)、电子设备(如胰岛素泵)的患者严禁进行MRI检查。此外,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幽闭恐惧症或无法配合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钆造影剂慎用此项检查。检查前,患者需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钥匙、硬币、首饰等。

医学检查设备各有其用,也各有限制。了解这些设备的原理、禁忌和安全须知,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能帮助医患之间更好地配合,让检查过程更顺利,诊断结果更精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