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感觉到腮腺部位出现肿大问题后,第一时间大脑中可能会浮现出“肿瘤”等可怕字眼,进入陷入到紧张与担忧等焦虑情绪中。实际上,腮腺肿大并不等同于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只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腮腺及其常见病有哪些,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患上了哪种腮腺疾病,进而科学应对即可,无需惊慌。
一、腮腺:口腔健康的“守护者”
腮腺是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颌后区位置的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唾液,起到消化食物、保护口腔内的菌群平衡以及润滑口腔等作用。当腮腺出现问题时,其最直接的表现是腮腺部位开始肿大。目前,引起腮腺肿大症状的主要病症是腮腺炎和腮腺肿瘤。
二、腮腺炎:可防可治的“急性炎症”
腮腺炎属于可防可治的“急性炎症”,从“急性”二字可以看出此病一般发作急,最开始是以耳垂为中心开始肿大,逐步扩散肿大范围,腮腺部位及其周围的表面皮肤发热,紧张发亮,触摸时有明显的压痛感,随着疾病发展至严重期,疼痛感受加剧,甚至会影响咀嚼及张口说话。分析腮腺炎的发病原因知晓其可能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因此按照病因不同,可将腮腺炎分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腮腺炎两种。流行性腮腺炎一般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可能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因此一般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大面积爆发流行,所以流行性腮腺炎一般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化脓性腮腺炎主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会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由口腔内的细菌逆行至腮腺引发炎症,因此需要长期卧床人群、术后人群或者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化脓性腮腺炎的易发病群体。以上两种腮腺炎患者在发病期间不仅会出现疼痛与肿胀等典型临床症状,还会出现全身性反应,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以及发热(体温超过38℃)等全身症状。化脓性腮腺炎则可能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超过39℃)等全身症状,同时若挤压腮腺导管口,会流出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要对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在发热超过38℃时服用退烧药物,疼痛严重时服用止疼药物,同时需要隔离休息,1-2周左右可自行恢复健康。化脓性腮腺炎患者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切开患处引流排出脓液。
三、腮腺肿瘤:是良?是恶?需要精准鉴别
腮腺肿瘤有良有恶,不能片面地通过“肿瘤”二字判定疾病良恶性。一般情况下,有80%的腮腺肿瘤为良性,此时的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患者一般是在无意当中发现腮腺区出现无痛性肿块。恶性肿瘤相对少见,此时的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早期可能为无痛性肿块,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明显疼痛,面部麻木,张口困难。仅通过以上表象症状是无法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必须要借助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等一系列检查。临床上由医生触诊了解肿块的情况,一般良性肿瘤的边界清晰,质地较软,恶性肿瘤边界不清,质地较硬。超声检查可以判断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需要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疾病的性质。
四、腮腺肿大莫惊慌,正确应对是关键
发现腮腺肿大时莫要惊慌,首先应及时就医,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同时也要做好日常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即使确诊为腮腺肿瘤,也要积极配合,早期干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后良好。
总之,虽然腮腺肿大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感,令人产生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但只要了解了什么是腮腺及其主要的两种疾病,即可以端正疾病治疗态度,科学对待腮腺炎和腮腺肿瘤。最后,应记住,引发腮腺肿大的病因虽然很多,但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定期检查口腔,并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肿大”、“红肿”等信号,最终成功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