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胃黏膜遭受破坏。患者发病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上腹部不适以及健忘等不良现象。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当患者产生脾胃虚弱以及肝气郁滞等症状时便会引发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最终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接下来将带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饮食治疗
站在中医的角度,饮食是人体活动的来源,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恢复胃部功能。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少食多餐,适当增加肠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尽量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具体措施如下。
1.少食多餐,慢性胃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加快肠道的消化吸收,从而加快肠胃恢复速度。
2.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生活中常见辣椒、生蒜以及醋等食物均属于刺激性食物。患者长期摄入此类食物容易加重自身炎症或延长胃部康复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
3.以温热食物为主,由于出现胃炎的患者其食欲远不如常人,且其对于寒冷以及冷食等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首选温热性食物如米汤以及粥等煮熟类食物。
4.远离生冷性食物,比如冷饮、冰淇凌以及生冷水果等,患者长期摄入该类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加重患者炎症。
5.均衡饮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等,做到饮食均衡。同时,患者在挑选食材的过程中应首选清淡且易于肠胃消化的食物,如鸡肉、鱼肉以及蔬菜等等。
6.缓解消化不良,由于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患者可通过消化辅助食物加快胃酸分泌,调节胃液,从而减轻自身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由于产生慢性胃炎的因素较多,因此,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执行个性化治疗方案。
1.脾胃虚弱证,患者发病后脉搏较为虚弱,且其胃部会出现胀痛或隐隐作痛。尤其是饮食后,其疼痛症状会明显加重。同时患者还会出现乏力疲倦以及四肢不温等不良症状。针对这类患者,医生的治疗目的应达到益气健脾、行气和胃。同时,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症状适当加减归芍六君子汤以及陈夏六君子汤中的药物剂量。
2.胃阴不足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有饥饿感但无食欲,大便干结。同时,患者伴有口干舌燥,舌头产生裂纹,舌苔较少甚至没有。因此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需采用益胃养阴的药物治疗病情,有助于恢复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进而有效修复以及保护胃部。当前治疗这类患者的常见药物有石斛养胃汤以及益胃化裁方。
3.脾胃湿热证,患有该病症的患者会出现精神困倦、脘腹痞满以及舌苔黄腻等不良症状。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以及连朴饮等药物减缓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其胃黏膜状况。
4.肝胃不和证,这类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嗳气、胀痛伴有胃反酸表现。并且患者的舌头是淡红色。该类患者常用的药物为柴岑益胃汤以及柴胡疏肝加减药方,患者能够通过该药物调节个人免疫系统,减轻胃黏膜炎症,减缓患者临床表现症状。
其它中医治疗方式
1.针灸,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其通过刺激患者特定穴位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自身阴阳出现平衡。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选择中脘穴、内关穴以及足三里穴位缓解胃痛,提高胃部功能。
2.草药治疗,有关研究表明,草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胃炎。当前较为常见的中草药有黄连、厚朴以及黄岑等等,这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胃部炎症。
3.情志调理,情绪与脾胃存在密切关系。过度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脾胃功能产生障碍,进而产生胃炎,因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减轻自身炎症。
4.调整生活作息,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作息会对胃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尽量远离熬夜、过度劳累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反,慢性胃炎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也有助于调整患者的身体机理,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