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在交通事故、跌倒以及运动中经常发生,受伤后不但会出现肿胀以及疼痛感,还会对正常的行动能力带来很大影响。在跌打损伤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拥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通过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热敷冷敷、饮食调理等不同的手段进行干预,可加快跌打损伤的恢复速度。本文主要探讨跌打损伤后中医快速恢复的方法,包括常见的治疗手段以及调理的一些建议。
中医对跌打损伤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跌打损伤属于外力作用引起的淤血症状,一般的表现为肿胀、疼痛以及功能性障碍。跌打损伤的发生通常为外力冲击所致,很容易造成局部气血的失调,进而出现局部淤血。中医认为,跌打损伤发生后身体将出现病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器械运行速度,血液流动发生障碍,从而出现淤血,不但对局部的血液循环产生阻碍,还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带来很大影响。跌打损伤后出现的肿胀和疼痛,原因基本上都在于气血失调。气为维持血液健康和流动的重要因素,血可以滋养组织和器官,一旦遭受外力冲击气血的正常运行将受到阻碍,局部血液流动不畅,形成了淤血。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中医的原则在于化瘀消肿、调理气血,缓解局部的疼痛和不适,帮助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的功能。
中医快速恢复的方法
1.中药外用。在跌打损伤治疗方面,中医外用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法,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伤的部位,在短时间之内发挥缓解疼痛、小众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与跌打损伤有关的药膏种类非常多,大部分都含有血竭以及冰片等成分,可以发挥活血化瘀以及止痛消肿的效果。在使用时直接将药膏涂抹在受伤的部位,效果将非常显著。除此之外,药酒外用也是中医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法,常见的药酒主要有红花酒及牛膝酒等,将其直接涂抹在受伤部位,通过适当的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跌打损伤引起的肿胀及疼痛。
2.针灸治疗。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效果非常显著的一种,主要针刺特定穴位,发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加快组织的愈合速度。对于跌打损伤的治疗来说,针灸的穴位主要有足三厘、腰阳关、膝眼等,其中针灸足三里穴位有助于调理全身气血,促进骨折部位的康复;针刺腰阳关穴位,可有效缓解腰部和下肢部位的肿胀与疼痛;针灸膝眼,也能帮助患者缓解肌肤的肿胀与疼痛。当然在具体针灸治疗过程中,温度是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3.推拿按摩。在跌打损伤的中医治疗手段中,推拿按摩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主要借助物理手段按摩并揉捏损伤部位,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揉捏法对损伤部位进行揉捏,有助于消除淤血,缓解肿胀等不适;利用按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按压;可以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推拿法主要通过手掌低压受伤部位和周边区域,有助于促进气血的流通,加快康复进程。
4.热敷与冷敷。在处理跌打损伤的过程中,热敷与冷敷液是中医治疗中比较简便的方法,需结合患者损伤的不同阶段选择匹配的敷疗措施。一般来说,对于急性损伤的初期患者比较适合应用冷敷,可有效缓解局部的肿胀和疼痛,通常用冷水毛巾或冰袋对损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20~30分钟,每小时1次,可有效缓解急性疼痛。对于损伤后的恢复阶段通常应用热敷,可以发挥舒筋活血、缓解肌肉僵硬等功效,在操作时可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对损伤部位进行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可加速康复过程。
5.饮食调理。除以上这些快速恢复的方法之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跌打损伤后需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以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可以提供组织修复所需的蛋白质。当然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红枣等,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更快康复。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在跌打损伤后的恢复中中医有多种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中药外用、推拿按摩、针灸以及饮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将以上手段进行联合应用,可明显加快恢复进程,提升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