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目前中医认为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睡好觉。那么,在春季,怎么才能睡好觉呢?
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春季这三个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早睡早起,白天多到室外去散步。散步时要解开头发,伸展肢体,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这才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如果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会出现因为身体虚寒而导致的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繁茂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春天肝阳主升发,人体阳气在经历了漫长的冬藏之后,源源不断地从体内向外走,阳气升的太过,到了夜间无法收回,入不了阴,人就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使身体困乏。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半开始准备进入睡眠状态。中医认为肝藏血,此时入睡,子时就会处于深睡眠状态,非常有利于肝脏的休养生息。建议早晨6点左右起床,睡眠时间不易过长,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既要保证顺面充足,又不能睡眠过多。同时,中医养生还强调睡午觉,午时指的是中午11点到13点,在这段时间睡午觉,能够帮助人体恢复正气。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通常20--30分钟,既能够缓解疲劳,又不会影响晚上睡眠。
睡眠衣着——散发宽衣:春天,人体出于舒展、生发之态,虽夜间睡眠应保持内敛之态,但仍不能违背春季阳气生发之大趋势。建议睡眠时衣着宽松,材质选择丝绸、纯棉等,能够吸收汗水,披头散发,处于不受束缚的状态,这样人体的气机更加通畅,从而有助于睡眠。
睡眠姿势——睡眠姿势不固定,从中医养生角度,比较好的睡眠姿势有侧卧睡(卧如弓)、仰卧睡、还阳卧、混元卧等。侧卧睡也称之为“吉祥卧”,既可以左侧卧,也可以右侧卧,其中右侧卧最养肝。侧卧睡有助于血液回到肝脏,肝血充足,能够稳定心神,睡眠时可以减少做梦,尤其是噩梦。同时,侧卧睡还能够降低对心脏造成的挤压,保持全身气血通畅。仰卧睡有助于气血运行,改善心情,让人放松心情,仰卧时可以双手上扬,减少肩颈疼痛。肢体关节活动无异常的人还可以在睡前练习还阳卧和混元卧。还阳卧和混元卧都可以调补肝肾、促进睡眠。(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慎用还阳卧和混元卧,此处不再引申赘述。)还阳卧身体自然躺平,腿似环,双脚合并,双手放在大腿根部。混元卧是身体躺平,背部和床面贴合,两腿向外侧伸展,双手交叉放在头顶,覆盖百会穴。
睡眠情绪——平稳舒畅:春季肝脏主令,阳气生发,容易导致情绪波动。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肝气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常,阳气升散不能回归阴舍,则易导致失眠发生。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睡眠,应在睡前保持舒畅的心情。如果情绪出现波动,可以采用正念练习、深度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有助于睡眠。
睡前动作——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上有60多个穴位,和身体各个器官都有密切的联系,日常可以在晚上用温水泡脚,水温在50℃左右,不能过高或者过低,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补充阳气,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老年人,可以选择中药包泡脚,既能够祛病健身,又能够改善睡眠。也可以走一走健康按摩趾垫,甚至是取一盆底黄豆,用脚踩一踩豆子、搓一搓脚底。按摩特定的穴位,有助于促进睡眠,例如可以多按揉太冲穴、涌泉穴,和按揉十个脚趾,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晚上睡觉前可以做床上八段锦,动作简单,有助于调节肺腑、舒展筋骨,提升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必不可少。选择厚实、透光度小的窗帘,能够阻隔光线,降低噪音;适度保持通风,空气流通顺畅,如果春天天气还未完全转暖,温度较低,可以提前开窗通风,睡前再将窗户关好;选择对颈椎具有良好支撑的枕头、软硬适中的床垫,能够让睡眠更加舒适;佩戴眼罩、耳塞等辅助睡眠的工具,能够降低外界干扰,宁静、清爽、黑暗、舒适的睡眠环境,能够更快、更好的入睡。
春季饮食:从立春开始,肝气逐渐旺盛,《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为将军之官,志怒而急,怒急容易自伤。这种时候宜食甘以缓之。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气郁结时应食辛味以散之,但又要防止辛散太过,所以还要少量食用酸来收敛辛散之气。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功效,如韭菜、葱、香菜、荠菜、白萝卜等,能帮助肝气升发,舒展人体气机。同时,春季木气过旺易克制脾土,吃些甘味食物,如胡萝卜、莴笋、甘蔗、大枣、山药、红糖等,能充实脾土,保障气血生化有源。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出几种助眠的药膳:花生莲藕龙骨汤,食材包括莲藕、龙骨(猪脊骨)、花生、佛手瓜、胡椒粉、食盐;当归生姜羊肉汤,食材包括当归、生姜、羊肉、大葱、黄酒、食盐;枇杷叶瘦肉汤,食材包括枇杷叶、瘦肉、生姜、食盐;萝卜猪肚汤,食材包括萝卜、猪肚、生姜、花生、胡椒粉、食盐;养心猪肝汤,食材包括猪肝、彩椒、陈皮、莲子、干百合、生姜、食盐;灵芝鸡汤,食材包括鸡、生姜、玉竹、酸枣仁、灵芝、食盐。
春季运动:春季是运动的黄金时期,天地间满是生发之气,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应该通过多运动为阳气升发创造条件。适当运动和中医导引,能够改善睡眠。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散步、慢走,春季万物复苏,空气清新,在户外散步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能够提升阳气、改善气血。中医引导,比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可以让血脉畅通、阳气舒畅,让身体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尤其是太极拳,能够转换阴阳二气、疏通经络,是养生保健的最佳选择之一,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运动要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以放松身心、疏松筋骨为主,尤其是老年人,避免过度运动伤到身体。
临床辨证分型:
我们在临床遇到失眠的病人,发现造成失眠的原因往往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亏虚等引起,导致病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从而进一步表现为失眠。从临床的角度,要辨证施治,才能使病人远离失眠困扰。
胃气不和型:临床表现:胃痛、胃胀、胸闷、睡不安稳,同时伴有反酸恶心、大便不成形等。
建议:调理以和胃健脾为主,饮食宜清淡,晚餐吃七成饱,少吃豆类、粗粮等易胀气食物,以及少食辛辣、冷饮等刺激肠胃的食物。平时多吃山药粥、薏米粥等养护脾胃。平素注意多揉腹。
心脾两虚型:临床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并且伴有心悸健忘、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女性还会经期紊乱、经量减少。
建议:调理以健脾养心为主,平时可以多吃些红枣莲子粥、党参炖鸡汤、桂圆煮蛋等养心血的膳食。并要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血。
肝气不舒型:临床表现: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焦虑不安、心思重、彻夜不眠,同时可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症。
建议:调理以疏肝解郁为主,要学会调节情绪,训练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可适量增加户外运动,平时用莲子心、百合、玫瑰花、佛手花等泡水代茶饮。
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眼睛干涩、口干、五心烦热等症,女性较为常见。
建议:调理以滋补肝肾为主,应减少看电视、看电脑、看手机的时间,平时可用西洋参、枸杞冲泡代茶饮。此外,还要经常以手指梳捋头发,坚持叩齿、咽津、踮脚等养生动作。
注:失眠的证型大部分不是单独存在的,若失眠反复发作,自我简单调理后症状仍得不到缓解,需找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精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