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雾化吸入与正确扣背:双管齐下促进痰液排出
2024-10-18 15:56:52
作者:何庚秀
作者单位:英德市望埠镇卫生院 中医、妇儿科

痰液是气管、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产生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这些分泌物能保持呼吸道湿润,并吸附呼吸道吸入的尘埃和病原微生物,通过支气管纤毛的运动,最终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然而,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痰液量增加且可能变得黏稠,不易咳出,这不仅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有效排痰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雾化吸入和正确扣背这两种方法,帮助大家双管齐下,促进痰液排出。

雾化吸入:痰液稀释的利器

1.雾化吸入的原理:雾化吸入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或压缩空气,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雾化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通常,颗粒直径在1~5微米的药液粒子能较好地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

2.雾化吸入的适应症:雾化吸入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雾化吸入,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呼吸道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3.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1)体位:雾化吸入时,患者应采取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以免药液流出或误吸入气道。婴幼儿可采用抱立位,头部略高,以便药液更好地沉积在呼吸道。(2)雾化器的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的雾化器,如口含器或面罩。口含器适合能配合的患者,面罩则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3)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等化痰类药物。(4)雾化时间:每次雾化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根据药量和病情可适当调整。(5)雾化后的处理:雾化结束后,应及时帮助患者漱口、洗脸,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积,避免引起咽干、口苦等不适症状。

4.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应避免进食,以免食物误入气道。雾化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观察症状是否好转,必要时及时就医。

正确扣背:物理排痰的有效手段

1.扣背排痰的原理:扣背排痰利用叩击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力,使痰液松动,同时促进支气管纤毛的运动,加速痰液的排出。

2.扣背排痰的正确方法:(1)体位: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坐位、侧卧位、俯卧位,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婴幼儿还可以竖抱式扣背。(2)手法:操作者五指屈曲并拢,手掌呈空心拳状,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下至上、由外向内,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叩击时,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叩击时应发出空而深的“啪、啪”声响,表明手法正确。(3)频率和力度:扣背的频率应快,通常为120~180次/分,时间5~10分/次。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婴幼儿扣背时间2~3分/次,如果耐受,可以适当增加扣背时间。

3.注意事项:扣背时应避开肾区、脊柱、肩胛骨等部位,以免挫伤;扣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平时应选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如果进行雾化,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扣背时应穿薄衣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同时应避免过厚覆盖物降低叩击震荡效果;扣背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心率增加、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扣背,并予吸氧。

雾化吸入与扣背排痰的结合应用

首先进行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根据病情和药量调整。雾化结束后,帮助患者漱口、洗脸,减少药物残留。然后进行扣背排痰,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手法,每次叩击5~10分钟,频率120~180次/分钟。扣背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疗帮助。

总之,雾化吸入和扣背排痰是两种简单而有效的排痰方法,能够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痰液排出,加速病情恢复。然而,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和不适。让我们共同关注呼吸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