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在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颇高,它像“杀手”般悄然损害健康,患者常受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中医在慢阻肺治疗上有着独特之处,能从整体出发,多方面调理机体,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慢阻肺是持续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常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和胸闷,随病情发展症状会加重。其发病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蛋白酶 - 抗蛋白酶失衡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是常见病因。
中医认为,慢阻肺病因多样。外感六淫侵袭,内伤七情扰动,饮食劳倦等皆可引发。其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致使痰饮、瘀血内阻。在辨证分型方面,肺气虚者常气短自汗,舌淡苔白,脉弱;脾气虚可见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濡缓;肾气虚有腰膝酸软等,舌淡,脉沉细。痰浊壅肺者咳痰量多,苔白腻,脉滑;痰热郁肺则痰黄黏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阳虚水泛会有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治疗慢阻肺方法多样。在中药治疗方面,若为肺气虚型,常用玉屏风散,可补肺气、固表虚。中药通过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功能,如黄芪增强机体免疫以减轻炎症,其有效成分可舒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用药方式上,汤剂作用快,适用于急性加重期;丸剂服用方便,适合长期调理。针灸推拿中,穴位选择多遵循脏腑经络理论。肺俞可补肺气,脾俞健脾胃以化生气血,肾俞补肾纳气,膻中理气宽胸,定喘平喘。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使气血通畅而改善肺部功能。推拿按摩时,对胸部采用揉法、推法可放松胸廓肌肉,减轻呼吸困难;背部运用滚法、按法能缓解肌肉紧张。中医养生康复方法里,饮食调理很关键。山药、百合、核桃等对患者有益,山药补肺脾肾,百合润肺,核桃益肾纳气。患者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要缓慢,呼吸均匀深长;八段锦则要舒展连贯,循序渐进练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具有诸多优势。在控制症状上,西医可快速缓解急性发作时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中医则整体调理机体功能,减少症状反复,二者协同延缓疾病进展。例如临床研究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减慢。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医生协作方式多样。药物使用方面,西药抗炎、扩张支气管,中药从整体调节机体免疫等。治疗方案制定时,西医确定病情严重程度,中医依据辩证结果调整方案,二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慢阻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即使患者辨证分型相同,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及对药物的反应都存在差异,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医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明显效果。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治疗。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机体功能,逐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与医生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坚持治疗。最后,定期复诊非常重要。通过复诊,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调整中药的剂量或更换方剂;通过针灸推拿的复诊,调整穴位和手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定期复诊还能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定期复诊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慢阻肺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及养生康复等。这些方法从整体调节机体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差异,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以确保疗效。鼓励患者积极尝试中医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信心,与疾病作斗争,以期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