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个悄无声息的 “健康杀手”,正困扰着越来越多人。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 3 亿。而降压药,作为控制血压的关键手段,对于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你知道吗?降压药服用不当,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讲讲降压药服用的那些门道。
降压药吃不对,危害有哪些?血压大幅波动部分患者为追求快速降压,随意加大药物剂量。短时间内,血压迅速下降,却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昏厥。血压大幅波动,还会对血管壁产生强大冲击力,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例如,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对血压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大剂量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骤降,大脑供血不足,极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低血压过量服用降压药或服药后大量运动、饮酒,都可能导致血压过度降低。当血压低于 90/60mmHg 时,会出现眼前发黑、冷汗淋漓等症状。长期处于低血压状态,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肝肾损伤多数降压药需经肝肾代谢。不合理服用,如长期超剂量服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一些药物在体内蓄积,还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和肾小管,引发药物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正确服用降压药,该怎么做?遵医嘱,不擅自更改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不同,适用的降压药种类和剂量也存在差异。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更换药物或停药。若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硝苯地平为例,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有严格规定,随意更换剂型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人体血压在一天内呈 “两峰一谷” 的波动规律,即上午 6 - 10 点、下午 4 - 8 点血压较高,夜间血压较低。根据这一规律,多数长效降压药可在清晨起床后服用,有效控制白天血压高峰。但部分患者夜间血压偏高,这类患者可能需在睡前服用降压药。具体服药时间,需经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医生确定。
注意服药方式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服用方式有所不同。多数片剂和胶囊需用温开水送服,不可干吞,以免药物黏附在食管壁,损伤食管。部分缓释片和控释片,药物外层有特殊包衣,可使药物缓慢释放,维持稳定血药浓度,这类药物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否则会破坏药物结构,影响疗效。
饮食搭配有讲究某些食物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如服用普利类降压药时,大量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引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服用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饮用葡萄柚汁,会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增加低血压、心动过速等风险。因此,服药期间需注意饮食搭配,避免影响药效。
做好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能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患者可在家中使用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压异常波动,需及时就医。
特殊情况下,降压药该怎么吃?漏服偶尔漏服降压药,不要加倍补服。若发现漏服时间较短,且离下次服药时间较长,可补服一次;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按正常剂量服用下一次药物。补服前,最好咨询医生。
联合用药部分患者单一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压,需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患者需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在联合用药时,患者还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不同的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干咳、乏力、头晕等。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了解自己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存在禁忌症,如某些药物可能与患者的其他疾病或药物过敏史存在冲突。通过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