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通过吸取骨髓液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技术。在骨髓穿刺过程中,医生会将一根穿刺针插入患者的骨髓腔,然后抽取少量的骨髓液进行化验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对骨髓液的检查,包括细胞学、寄生虫和细菌学等方面的检查。
适应症
骨髓穿刺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肿瘤学、生物学等领域,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脾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非血液系统疾病。此外,骨髓穿刺术还用于观察骨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科研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禁忌症
尽管骨髓穿刺术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以下是一些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骨髓穿刺术需要抽取骨髓液,而这个过程可能导致出血。因此,对于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医生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进行骨髓穿刺术,以避免出血风险增加。2.感染性疾病:如果患者的身体存在感染性疾病,那么在骨髓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将感染源带入骨髓腔,从而导致感染扩散。3.严重心脏病: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骨髓穿刺术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种手术需要使用穿刺针,可能会刺激到心脏,从而加重病情。
四操作方法
在进行骨髓穿刺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髂骨、胸骨等。髂后上棘穿刺点:为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髂后上棘棘突外侧约1cm处,距后正中线约4~6cm。骨面平坦,范围较大,易于定位,操作方便安全,且患者看不到术者操作,不易恐惧。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侧卧时位于下方的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曲髋、曲膝搭于其上。穿刺点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记。半打开骨髓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手套内为有菌区域,手套外表面为无菌区域。铺巾、检查器械,全部打开骨穿包,铺消毒孔巾、固定。检查穿刺针和针芯是否配套(针芯柄上的突出应能嵌合入针管的凹口内),针尖是否锐利,固定器能否固定,穿刺针和注射器衔接后是否漏气。铺盖消毒孔巾。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排尽气泡(告知患者即将注射麻药,不要紧张),在定位点皮下注射皮丘,再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无血液后方可推注麻药,自皮下至骨膜进行局部麻醉。做骨膜麻醉时,针尖需紧贴骨膜进行,注入麻药时会有较强的抵抗感。为麻醉充分,可做“品字形”多点麻醉(前后左右3~4个点),并等待2min使其浸润充分。退针并估算进针深度。局麻后用无菌纱布遮盖洞巾口。最后,将抽取的骨髓液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和检查。
注意事项
在骨髓穿刺术中,确保穿刺针的清洁和无菌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感染。另外,在抽取骨髓液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控制抽取的量和速度,以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在骨髓穿刺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如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等。
并发症
虽然骨髓穿刺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医学检查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骨髓炎等。因此,在进行骨髓穿刺术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髓穿刺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这种技术将更加成熟和精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骨髓穿刺术将有望为科研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