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中医名叫“蛀发癣”、“发蛀脱发”,是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类型,男女皆可发病,但男性的发病率更高。脂溢性脱发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会使患者产生容貌焦虑,严重的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的发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标实多为风、湿、热、瘀夹杂。先天不足、肝肾亏虚 ,导致头发濡养不足;加之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生,熏蒸毛发,故头发逐渐变得细软、松动、容易脱落。西医亦认为,脂溢性脱发的发病主要与遗传相关,但又受精神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方法众多,但目前多以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辨证治疗:湿热蕴结型、血虚风燥型、肝肾亏虚型以及肝郁脾虚型。
1、湿热蕴结型:表现为头发油腻,面部油光发亮,头屑多,头皮瘙痒,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凉血生发,常用中药如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
2、血虚风燥型:表现为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头皮瘙痒,面色苍白,容易疲倦乏力,口干易渴,舌淡苔薄白而干,脉浮涩等。治疗原则是祛风止痒,养血生发,常用中药如祛风换肌丸加减。
3、肝肾亏虚型:表现为头发稀少、发白,干燥无泽,常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痛,舌淡苔少,脉沉细等。治疗原则是补益肝肾,养血生发,常用中药如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加减。
4、肝郁脾虚型:表现为头发稀疏,头油多,失眠易怒或容易情绪低落,头皮胀痛,腹胀,便溏,纳差,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等。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健脾生发,常用中药如逍遥丸或疏肝健脾汤加减。
中医外治法 1、梅花针:梅花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工具,在许多正规药店均可购买,使用简单方便。梅花针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的经络穴位,活血化瘀,引气血达表,润泽毛发,从而刺激毛囊复苏,促进毛发的再生。在每次使用前应先用酒精消毒梅花针,敲击头皮时力道均匀不要太重,以头皮发红为度,尽量不要出血。
2、推拿按摩:经常用梳子由前往后梳理头皮,或者手指指腹轻轻敲击头皮,可以配合揉按百会、四神聪、生发穴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养发等功效。每次按摩时间大概5-10分钟,每天1-2次。
四、日常护理
(一)合理饮食:
1、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成分,应保证足够的摄入,为头发的生长提供原料。
2、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C族,矿物质如钙、锌、铁等。
4、减少糖和盐的摄入:高糖和高盐可能加重油脂分泌,应尽量减少摄入。
(二)头发护理:
1、选择适合的洗发水和护发产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洗发水,避免使用含有硬化剂的产品。
2、不要过度洗头:定期清洁头皮是必须的,但过度清洗可能会破坏头皮的自然油脂平衡。根据自己头皮油脂的分泌情况,一般春夏季每1天1次、秋冬季每2-3天1次较为合适。
3、避免使用高温造型工具:如吹风机、烫发棒等,高温会损伤头发,因此也应尽量避免睡前才洗头发,头发未干会容易导致毛发变形、滋生细菌和螨虫。
(三)生活方式调整:
1、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等会使人体产生更多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头皮的微循环,加重脱发。
2、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和修复,应养成早睡习惯,避免熬夜,一般建议尽量11点前入睡。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被认为有可能加重头皮的炎症,从而引起脱发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