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包皮环切术到底要不要做?适应症、好处和误区解析
2025-03-14 11:36:08
作者:周艳丽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包皮环切术,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手术,却一直是医学界和大众讨论的热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必做的手术,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卫生条件;也有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包皮环切术到底该不该做?它的适应症是什么?有哪些好处和常见误区?

什么是包皮环切术?

包皮环切术是一种切除阴茎包皮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因包皮过长、包茎引发的健康问题。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手术切除、包皮吻合器环切术以及激光环切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正常情况下,包皮的作用是保护龟头,防止外界刺激。但如果包皮过长或包茎,可能会导致卫生问题、炎症甚至影响性生活。因此,医学界推荐对于特定情况的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术。

包皮环切术的适应症

包茎:包茎是指包皮口狭小,无法向后翻开露出龟头。严重包茎可能影响排尿,甚至导致包皮龟头炎、尿路感染等问题。在儿童时期,部分包茎会随着成长逐渐缓解,但如果青春期后仍存在包茎问题,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反复发生包皮龟头炎:如果因包皮过长导致局部清洁困难,经常发生包皮龟头炎,反复感染可能会引起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在多次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包皮环切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反复尿路感染:长期包皮过长或包茎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包皮内潮湿、藏污纳垢,给细菌提供了繁殖环境。通过手术切除包皮,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影响性生活:包皮过长或包茎可能导致性生活不适、疼痛,甚至出现早泄的问题。部分研究认为,包皮过长会增加龟头的敏感度,而手术后由于龟头长期暴露,敏感度降低,可能对早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嵌顿性包茎:这是指包皮翻开后无法恢复原位,导致龟头血流受阻,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龟头坏死。这是一种急症,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包皮环切术的好处

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包皮过长可能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概率。研究表明,接受包皮环切术的婴儿尿路感染率远低于未切除者。

预防包皮龟头炎:手术后,龟头可以完全暴露在外,更容易清洁,从而减少炎症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降低性传播疾病(如HPV、HIV)的风险:部分研究发现,包皮环切术可以减少男性感染某些性传播疾病(如HPV和HIV)的风险。这是因为手术后局部更容易保持清洁,从而降低病毒和细菌滋生的环境。

改善性生活质量:对于因包皮过长导致的不适或早泄问题,手术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需要注意,个体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因此受益。

预防包皮癌:虽然阴茎癌的发病率较低,但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环切术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常见误区解析

误区1:所有男性都应该做包皮环切术

事实:只有符合医学适应症的人才需要手术。对于没有包茎、没有反复感染困扰的人来说,包皮本身具有保护作用,手术并非必须。

误区2:包皮环切术可以提高性功能

事实:手术后,龟头长期暴露在外,确实会降低敏感度,但这并不等同于提高性功能。性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不能仅仅通过手术来改善。

误区3:手术会影响生育

事实:包皮环切术只涉及包皮部分,并不会影响睾丸、精子质量或射精能力,因此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误区4:手术很痛,恢复很慢

事实: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大大减少了手术带来的疼痛,术后通常只需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期一般为1~2周,大多数人在一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误区5:包皮环切术有很大风险

事实:只要手术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风险是很低的。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轻微出血、局部感染等,但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术后护理得到控制。

包皮环切术并非人人都需要做,它的主要目的是治疗包茎、预防感染和改善健康问题。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完全可以选择不做。但对于那些符合适应症的男性来说,手术确实可以带来不少健康益处。是否接受手术应由个人需求和医生的建议共同决定。在考虑手术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