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的日常护理
1.固定制动。手腕骨折后,首要任务是进行复位固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石膏等外固定器材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保持患肢的绝对制动,这意味着在固定期间内,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引发手腕活动的行为,如提重物、过度用力或不当的肢体摆放等,这些措施在防止骨折断端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移位,进而避免加重损伤、延迟愈合甚至导致畸形愈合等严重后果。
2.抬高患肢。手腕骨折后,由于局部组织受损、炎症反应及血液循环受阻,患者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此时,患者前臂应被妥善悬吊,一般建议持续3到4周,具体时间根据病人恢复情况,悬吊时,手腕应保持垂直功能位,并置于胸前位置,这样既符合人体工学,又能最大化地促进血液回流。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装置的松紧度至关重要,过紧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远端肢体缺血;而过松则无法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因此,患者需定期检查并调整固定装置的松紧度,确保其既不过紧也不过松。在抬高患肢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肢的远端血运(如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情况(如麻木、刺痛),一旦发现异常,如皮肤苍白、温度下降或感觉减退等,应立即就医,以防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3.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注重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香蕉和苹果,这些食物能够为骨骼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在这过程中,要避免辛辣刺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戒烟戒酒也是手腕骨折后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干扰骨骼修复过程,延缓愈合时间;而酒精则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患者必须坚决戒烟戒酒,为骨折康复创造良好的身体环境,更重要的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患者需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都能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
手腕骨折的恢复训练
1.肌力锻炼。从受伤后即开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力锻炼,在固定复位或手术后,可通过按摩手指、前臂等方式进行锻炼,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绷紧和放松)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肌力锻炼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手腕功能的恢复需求,在确保骨折端稳定的前提下,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步增加腕关节和前臂的旋转度锻炼,这些练习旨在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为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固定拆除后开始碗关节被动锻炼。在外固定(如石膏或夹板)拆除后,此时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的被动锻炼,被动锻炼的目的是牵张腕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防止关节僵直,改善关节活动度,这一阶段的锻炼应由他人协助或使用器械辅助进行,缓慢而持续地弯曲和伸展腕关节,活动幅度需逐渐增加,以避免引起疼痛,腕关节被动锻炼的动作要领包括患者坐位,两臂自然置于体侧,由治疗师一手固定前臂远端近腕关节处,一手握住手掌,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每次活动应保持10~15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几组,视患者疼痛感觉而定,疼痛明显时应立即终止。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训练,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手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