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血管疾病——掌握硬核知识
2024-10-11 17:09:45
作者:李雪
作者单位:东莞市樟木头医院 内一科
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接近一半的人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糖等基础病,且大部分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基础病,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该疾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且容易复发,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且每年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因此,掌握和了解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科学护理,对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脑血管疾病症状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以及视力减弱等,吞咽困难,同时伴有眩晕,四肢无力,侧肢不灵活,记忆力明显下降,看东西模糊,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症状,站立不稳。 脑血管疾病类型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脑出血,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和症状,主要是因高血压、脑梗、动脉炎症等造成的,部分患者使用溶栓药物也可能会导致引发疾病,还有便是硬脑膜外出血,通常是因外伤造成。二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有脑梗塞,多种因素导致的脑血栓,如中风等,脑缺血后,24h之内逐渐恢复,此时应当避免反复发作,及时就医治疗。三是因脑动脉硬化或者静脉血栓导致,因不同病因,患者的症状也有很大不同,在治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脑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态 心态很重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患有基础病的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胸宽阔,情绪也不要出现较大波动,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遇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询问医生,并就医检查治疗。 多运动 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加强锻炼,但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切不可剧烈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少,会导致血流逐渐变得缓慢,抵抗力也会变差,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并控制运动量,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冬天可以在温度上升以后去锻炼,尽可能避免外界的寒冷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刺激,避免导致发病。 预防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每天坚持,不随意增减药量,合理控制血压状况,合理控制血糖,确保胰岛素正常,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新陈代谢,同时戒烟戒酒,确保身体处于良好状态。 合理用药 药物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要遵医嘱用药,根据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药物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 手术治疗 如需必要,可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有效止血,从而达到消除血肿的目的,同时对改善供血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复治疗 患者的病情慢慢稳定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康复锻炼,适当运动,从而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康复。 脑血管疾病如何科学护理? 饮食健康 数据显示,许多老年疾病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部分老年人喜爱甜食和肥肉,长此以往,导致血脂、血压不断升高,同时也导致身体负荷增加,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一定要健康饮食,以低脂肪食物为主,确保食物中富含蛋白质以维生素,多吃五谷杂粮,低盐饮食对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对预防高血压,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健康生活 每天多运动,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上,在不感到疲劳的原则下,尽量让自己出汗,每周运动不少于4天。一定要戒烟戒酒,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能够降低血脂,同时避免过度紧张,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在生活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焦虑,学会转移注意力,规律的生活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老年人在锻炼的同时,可以参与一些活动,但是要适度,不能长时间打麻将和下棋,心态要平稳,避免生气。 定期检查 中老年人群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健康状况堪忧,很多人体重过高,因此,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等基础病,或者是高血压,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减少应酬,让自己的精神放松下来,学会调节情绪,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如果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脑血管疾病并非不可控,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高蛋白与低脂肪食物为主,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多吃一些豆制品,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只有树立良好的自我预防意识,并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才能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