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打嗝不止的中医急救法:从“呃逆”辩证看按压与食疗法
2025-03-05 15:43:13
作者:林广芳
作者单位:北海市海城区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偶尔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打嗝持续不止,不仅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还能让人感到焦虑和不适。在中医领域,打嗝被称为 “呃逆”,中医对其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多样的急救方法,尤其是通过辩证论治,运用按压穴位和食疗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呃逆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这一病症,比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胃气上逆;情志不畅,如恼怒、抑郁等,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横逆犯胃,引发呃逆;正气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脾胃功能减弱,也容易出现胃气上逆的情况。根据病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呃逆可分为多种证型。

对于实证呃逆,其中一种常见类型是胃中寒冷型。这类患者多因食用生冷食物或受寒引起,表现为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同时伴有胃脘部冷痛、口淡不渴等症状。在治疗时,应采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的方法。按压内关穴和足三里穴是简单有效的急救方式。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用拇指按压,每次 3 - 5 分钟。这两个穴位配合,能起到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在食疗方面,可饮用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红糖能养血暖胃,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胃中寒冷型呃逆。

另一种实证是胃火上逆型。此型患者的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应以清胃泄热、降逆止呃为主。此时,按压天突穴和内庭穴效果较好。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用食指轻轻按压天突穴,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不适,每次按压 1 分钟左右。内庭穴在足背,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用拇指点按内庭穴,每次 2 - 3 分钟。饮食上,可选择喝一些绿豆粥。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有助于清胃火,缓解呃逆症状。

对于虚证呃逆,脾胃阳虚型较为常见。这类患者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在急救时,可按压关元穴和脾俞穴。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3 寸。用掌心轻轻按揉关元穴,每次 5 - 10 分钟,以温热感透入腹部为宜。脾俞穴在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可用双手拇指或掌根按压,每次 3 - 5 分钟。食疗上,推荐食用附子理中粥。取适量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先将这些药材煎取药汁,再与大米一起煮粥。附子理中粥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胃阳虚引起的呃逆。

还有一种是胃阴不足型,呃逆的表现为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按压太溪穴和三阴交穴是较好的选择。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拇指按揉,每次每穴 3 - 5 分钟。饮食上,可食用百合银耳羹。将百合、银耳泡发后煮成羹,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对胃阴不足型呃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医对打嗝(呃逆)的辩证论治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急救方法。无论是胃中寒冷、胃火上逆,还是脾胃阳虚、胃阴不足引发的呃逆,都能通过穴位按压和食疗法有效缓解。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副作用小。但如果呃逆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希望大家能了解并运用这些中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打嗝问题,守护自身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