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人体内部的“守卫兵”——白细胞
2023-08-09 17:32:54
作者:郝青华
作者单位:莘县人民医院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各种微生物的环境中,如病毒、亚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以及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有的有益于人体寄生在人体内,如益生菌;有的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诱发急性传染病、各种感染等。有害的微生物侵入人体,会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引起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一旦被感染就需要到医院就诊,血常规是就诊时的必查项目,其检查结果涉及十几项,每一项结果都是数字,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有的正常。咱们来聊一聊血常规中重要的一类细胞——白细胞。

我们人体内存在着一支强大的部队,他们就是白细胞家族,我们所说的白细胞并不是一种细胞,而是一类细胞的总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白细胞因其胞质中是否含有颗粒及所含颗粒的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这五类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各异、占比及功能各不相同,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比最高,正常成人约占50%-70%,其次是淋巴细胞占20%-40%。他们协同作用共同抵御着病原体的入侵。

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与特性各不相同,我们来了解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细胞的功能及特性。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的颗粒能够同时染上嗜酸性(蓝色)和嗜碱性(红色)两种颜色,故称为中性粒细胞,正常成人约占50%-70%。中性粒细胞在血中停留的时间为6~8h,它们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到血液中。约有一半的中性粒细胞随血液循环流动,通常的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数目。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前线杀敌的“主力军”。

(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最重要功能是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可以迁移到寄生虫所寄居的肠道或呼吸道黏膜等处,然后释放碱性蛋白酶,可以对寄生虫进行消化和分解。嗜酸性粒细胞还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它能够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的程度。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只占白细胞总数的0.5%~1%,在血液中的存活时间约为12 h。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组胺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他白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

(4)单核细胞在所有种类的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4~8%。单核细胞具有一个肾形或马蹄形的核,胞质内无颗粒,直径约为 14~24 um。单核细胞一旦进入组织中。就立即变成具有强大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MPS)。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于机体的防御机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包括∶①吞噬消化作用∶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3%,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直接破坏作用的特异靶细胞,这些靶细胞包括侵入机体的病毒和癌细胞。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B 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处,破坏侵入机体的抗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识别靶细胞、杀伤介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