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泡个药浴澡,泡出健康好气色 
2025-03-04 10:02:39
作者:李贤军
作者单位:成都锦欣中医医院 

药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不同,药浴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药物加水煎煮,再用药液洗浴全身或局部来起到治疗或保健作用的方法。与内服中药相比,药浴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舒适有效,因此被广泛用于急症、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其理、法、方、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民间广为流传。

药浴借助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的渗透可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发汗退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功效。药浴的具体作用如下:

1、出汗排毒,疏通毛孔,增强皮肤性能

入浴浸泡数分钟后,头部会有微汗出,甚至大汗淋漓,此时毛孔尽数打开,体内污垢可彻底排出。毛窍一开,身体排泄功能就可得到改善,皮肤对营养的吸收效果就会更好,进而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浸泡药浴后全身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尤其是女性浴后效果更佳。定期、规律泡浴的人,皮肤也会变得光泽细腻、白里透红。

2、健脾助消化

浸泡过程中会发现,在药浴中会有排气现象,这就说明肠胃在蠕动。药浴可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对习惯性便秘者可有明显改善。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若脾的运化不佳,则湿滞,加之痰湿互结,在体则表现为肥胖,浸泡药浴,可以使湿气祛除、热量消退,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使皮肤主动出汗,从而促进脂肪的燃烧,若配合运动,那么对于有减肥需求的人群,亦能获良效。

3、消除疲劳、助眠、缓解肌肉关节疼痛

药浴可调节机体微循环系统,尤其能使原来闭塞的部分微循环重新运行,将毒素、垃圾排出体外,加快新陈代谢,改善人的疲惫状态。泡浴使身体变得轻快,使人精神彻底放松,故浴后易入眠,且睡眠较深,休息醒来后倍感舒畅,疲劳顿消。睡眠质量一好,人的气色自然会好。药浴还能有效缓解关节炎、肩周炎、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

药浴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有浸浴、熏蒸、烫敷三种。一般做养生保健用,以浸浴多见。

1、浸浴

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加清水约10倍,浸泡20分钟,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缸内,注意药汤倒进浴缸后,水位以微微高出胸部为准,太多会造成胸闷现象,而且会稀释药物有效成分。一剂药可用2~3次,每次浸浴20分钟,每日一次。可全身浸浴也用局部泡洗。

2、熏蒸

将药物置纱布袋中,放入较大容器中煎煮,用煎煮时产生的热气熏蒸局部;或用蒸气室作全身浴疗。通常,趁药液温度高、多蒸气时,先熏蒸后淋洗,当温度降至能浸浴(一般为37℃~42℃)时,再浸浴。

3、烫敷

将药物分别放入两个纱布袋中,上笼屉或蒸锅内蒸透,趁热交替放在局部熨帖,可加上按摩,效果更好。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2~3周为一疗程。多用于治疗与康复。

提到药浴,就不得不提到闻名全国的瑶浴。瑶医药浴特别对妇科炎症、风湿疾病、皮肤病、伤风感冒、消除疲劳等有明显效果,即使无病之人也可药浴,亦能神清气爽、去垢润肤、强身健体。下面介绍几种有名的瑶浴方子:

1、瑶药排毒养颜浴包

(1)主要成分:此瑶药浴包采用广西大瑶山特有的白蔹、石菖蒲、白芷等多种瑶药配制而成。

(2)功效:具有发汗排毒、改善微循环、消除疲劳、紧实皮肤、恢复肌肤弹性等疗效。适用于存在气血不足、色斑、黄褐斑以及面色暗黄、皮肤松弛、青春痘等人群。

2、瑶药祛风除湿浴包

(1)主要成分:此瑶药浴包采用广西大瑶山特有的大叶钩藤、九节风、两面针等多种瑶药配制而成。

(2)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适用于痧症、湿气重引起的全身酸痛、乏力,可缓解疲劳。

3、瑶药妇科调理浴包

(1)主要成分:此瑶药浴包采用广西大瑶山特有的六月雪、阔叶十大功劳、苦参等多种瑶药配制而成。

(2)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宫寒、更年期调理、流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肤色暗沉、调节内分泌等。

请注意,发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应使用药浴;心脏病、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动脉硬化、主动脉瘤患者及老人和儿童应避免使用过热(39℃以上)药液泡浴,且不宜泡浴过久;孕妇和经期妇女不宜泡浴,特别是盆浴和坐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