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的解剖位置及其生物学行为,使得手术难以切除,化疗不能根除,故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放射生物、放射物理、影像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调强放疗已成为放疗的主要技术。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剂量集中于靶区(病变),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很低或基本不受照射。因此必须有精确的定位和摆位。然而在放疗执行的过程中,考虑到摆位误差是无可避免的,鼻咽邻近口咽、腮腺、颅脑等众多重要结构,这就可能导致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放射反应主要分为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
一、早期反应 放疗开始后90天内发生的急性反应
①全身反应:头晕、失眠、乏力、恶心呕吐等;如出现比较明显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处理。
②急性放射性皮炎:一般在放疗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灼热感、色素沉着等。在接受放疗后5-6周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湿性皮炎。少数患者在放疗后期会出现溃疡性皮炎,难愈合。预防:尽量穿着低领的衣服,减少颈部皮肤摩擦;用温清水冲洗,禁止使用碱性和刺激性沐浴露等;避免日光照射,出门打伞;建议使用医用辐射皮肤保护剂进行预防(放疗前至少提前1小时喷、放疗后喷);出现皮肤损伤及时找医生,不建议私自用药!
③急性口腔黏膜炎:通常在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表现为口干、咽痛等。局部口咽、软腭及咽后壁黏膜充血、伪膜形成,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预防:避免辛辣、刺激、粗糙等食物,禁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禁烟酒;餐后漱口;及时找医生处理。
④腮腺急性反应:一般于放疗开始1-3天内发生,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甚至张口困难。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继续放疗3-4天后可自行消除,放疗期间建议少吃酸的食物。
二、晚期反应 放疗开始后90天后发生的慢性反应
①口干:最常见反应之一,自放疗第一天起务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适当少吃甜的食物,进食后务必漱口,定时用稀盐水含漱,每日多喝温开水,约70%的患者会出现缓慢的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改善。
②放射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失聪。门诊耳鼻喉科医生指导处理。
③放射性下颌关节炎:表现为张口困难、疼痛等;预防:自放疗第一天起至终身都应坚持张口锻炼,幅度以可忍受为限,每天坚持200下以上。
④颈部皮肤萎缩和肌肉纤维化:表现为颈部皮肤表层变薄、萎缩、皮下组织及肌肉纤维化,严重者硬实如板。预防:放疗期间和放疗后缓慢地向左右上下转动头部,每个方向维持10秒,适度用力。
⑤放射性龋齿:表现为牙质疏松、碎裂、变黑,导致牙根冠交界处断裂,形成全口腔牙齿尖利、参差不齐的黑色残根。预防:保持口腔清洁,采用毛质较软的牙刷和含氟牙膏或漱口水清洁口腔。
⑥放射性骨坏死:为减少骨髓炎的风险,建议放疗后两年内不要拔牙,若实在要求拔牙,则一定要在拔牙前告诉医生何时接受过鼻咽癌放疗。
⑦后鼻孔堵塞:预防:从放疗第一天起就要用鼻腔冲洗器(药店购买)冲洗鼻腔(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可早晚各一次,方法:冲洗液的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冲洗时身体前倾,稍微低头并偏头,冲洗的一侧鼻腔稍向上,喷头出水方向稍偏身体外侧,即偏向同侧眼睛的方向,让冲洗液从另一侧鼻腔流出。一侧冲洗完毕后,再冲洗另一侧。冲洗力度不宜过大,喷头不能插入鼻腔过深。鼻腔分泌物多,先擤后冲;擤鼻时单侧进行,以防中耳感染。冲洗时不说话、不做吞咽或咀嚼动作,以免冲洗液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冲洗时要张大嘴巴,用口呼吸,不要用鼻呼吸,以免误吸、呛水。若遇到鼻腔出血则需暂停冲洗。
⑧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在现代调强放疗时代,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发生率为0.3%-1.6%,主要表现为低头时双上肢触电感、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一旦出现,应及时就诊。
三、放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补充高蛋白、高能量以及高纤维素食物。放疗中后期易引起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少食多餐,每日摄入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找医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四、复查:放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后续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EBV-DNA、鼻咽和颈部MRI、胸部CT、鼻咽镜的检查(放疗后很多鼻咽分泌物未必能彻底冲洗干净,通过鼻咽镜可以对分泌物进行冲洗、吸除)等,2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