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过敏原检测怎么做?扎针、抽血还是贴贴片?
2025-03-07 09:43:37
作者:刘鹏
作者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人一接触花粉,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有的人吃了海鲜,身上立刻出现大片红疹,瘙痒难耐。这些都是过敏的常见表现。过敏,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身体对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了过度的免疫反应。而要想有效预防和治疗过敏,找出过敏原至关重要。那么,过敏原检测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是扎针、抽血,还是贴贴片?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一、皮肤点刺试验:扎针背后的秘密

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很多人听到“扎针”二字可能会心生恐惧,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1.操作过程

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医护人员会先将多种常见过敏原的提取液滴在患者的前臂或背部皮肤上,一般会选择皮肤较为光滑、平整的区域。然后,使用特制的点刺针轻轻刺破皮肤表层,让过敏原提取液能够与皮肤内的肥大细胞接触。整个过程中,点刺针造成的创口非常小,就像被蚊子轻轻叮了一下,大多数人只会感觉到轻微的刺痛,这种疼痛是完全可以忍受的。

2.原理揭秘

我们的身体内有一种叫做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当人体处于过敏状态时,肥大细胞表面会结合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这些抗体就像一个个哨兵,专门识别特定的过敏原。当点刺部位的皮肤接触到过敏原提取液后,如果该过敏原正是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所警戒的对象,那么过敏原就会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组胺会使局部皮肤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通常15-20分钟)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皮肤表面鼓起的小包和周围发红的现象。通过观察不同点刺部位的反应情况,医护人员就能判断患者对哪些过敏原过敏。

3.适用情况与优缺点

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大多数疑似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因为它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而且费用相对较低。不过,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皮肤点刺试验要求患者在检测前一段时间内不能服用抗组胺等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否则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如果患者皮肤处于急性炎症期,或者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就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测。此外,对于一些高度过敏体质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医护人员也会提前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二、血液检测:抽血化验的奥秘

血液检测也是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IgE抗体来判断患者对哪些过敏原过敏。

1.操作过程

血液检测相对简单,医护人员会使用注射器从患者的手臂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一般为2-5毫升,就像我们平时做其他血液检查一样。抽取的血液会被送往实验室,在专业的检测仪器上进行分析。

2.原理剖析

当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该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分布在全身各处。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些特异性IgE抗体的含量,就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不同过敏原会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特异性IgE抗体,实验室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准确识别和定量检测这些抗体。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已知的过敏原固定在检测板上,加入患者的血液样本,如果血液中存在针对该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就会与固定在检测板上的过敏原结合,然后通过添加特定的酶底物,根据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或其他信号来判断抗体的含量,进而确定患者对该过敏原的过敏程度。

3.适用情况与优缺点

血液检测适用于各年龄阶段患者,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停用抗过敏药物、皮肤状况不佳无法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对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存在疑虑的患者。它不受药物、皮肤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相对准确可靠。而且,血液检测一次抽血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无需像皮肤点刺试验那样在皮肤上进行多个点刺操作。然而,血液检测也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检测费用相对较高,而且检测结果通常需要等待1-3天才能拿到,不像皮肤点刺试验那样能快速出结果。此外,对于一些过敏反应非常轻微,体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升高不明显的患者,血液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斑贴试验:贴贴片的学问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也就是那些通过皮肤接触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1.操作过程

斑贴试验需要使用专门的斑贴试剂,这些试剂包含了多种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如金属镍、香料、防腐剂、橡胶添加剂等。医护人员会将这些含有不同过敏原的斑贴贴在患者背部健康、清洁的皮肤上,一般会选择肩胛骨下方的区域。贴好后,用胶带固定,确保斑贴与皮肤紧密贴合,患者需要保持斑贴在皮肤上粘贴48小时。在这48小时内,患者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汗过多导致斑贴脱落,同时要注意保持贴敷部位的清洁,不要搔抓或摩擦。48小时后,患者返回医院,由医护人员揭去斑贴,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

2.原理解读

当皮肤接触到过敏原后,皮肤内的免疫细胞会识别这些过敏原,并启动免疫反应。在斑贴试验中,过敏原通过斑贴持续作用于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过敏,皮肤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最初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丘疹、水疱等症状。这是因为免疫系统针对过敏原产生了免疫应答,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相应的改变。医护人员根据皮肤出现的不同反应类型和程度,来判断患者对哪些接触性过敏原过敏。

3.适用情况与优缺点

斑贴试验对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等由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的过敏情况,有助于患者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从而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与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液检测相比,斑贴试验优点在于它直接模拟了日常生活中皮肤接触过敏原的方式,检测结果更能反映实际的过敏情况。而且,它不需要患者停用药物,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相对较低。不过,斑贴试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它的检测时间较长,需要患者连续两天保持斑贴在皮肤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其次,检测结果的判读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皮肤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不同的医护人员可能在判读结果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差异。此外,斑贴试验只能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对于食物、吸入性等其他类型的过敏原则无法检测。

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

面对扎针(皮肤点刺试验)、抽血(血液检测)和贴贴片(斑贴试验)这三种不同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很多患者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实,选择哪种检测方法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如果患者年龄较小且皮肤状况良好,没有正在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同时希望能够快速得到检测结果,那么皮肤点刺试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能够快速筛查出常见的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

对于那些不能停用抗过敏药物、皮肤有炎症或其他皮肤病,或者对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不太放心的患者,血液检测更为合适。虽然费用较高且出结果时间相对较长,但它不受药物和皮肤状态的影响,检测结果相对准确可靠,而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

如果患者怀疑自己的过敏是由接触性物质引起的,如佩戴金属饰品后皮肤过敏、使用某种化妆品后出现皮疹等,那么斑贴试验就是首选的检测方法。它能够精准地检测出接触性过敏原,为患者避免接触此类过敏原提供明确的指导。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时,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可能还会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

五、结语

了解了过敏原检测的扎针、抽血、贴贴片这三种常见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相信大家对过敏原检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当我们出现过敏症状时,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出隐藏在身边的“过敏元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更好地控制过敏症状。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