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预防和处理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  
2025-03-05 11:11:42
作者: 孙娜  
作者单位:黄岛区人民院 

儿童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它不仅给儿童的身体带来伤害,也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预防和处理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预防和处理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包括窒息与异物吸入、中毒、外伤、溺水与交

通事故以及动物伤害等。

一、窒息与异物吸入

常见原因:

窒息与异物吸入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原因包括婴儿吐奶、被褥或母亲身体压迫导致的窒息,以及食物及小物件(如果核、果冻、纽扣、硬币等)误吞或吸入。

预防措施:

喂奶后应使婴儿侧卧,避免吐奶呛入气管。

不要给孩子盖过大、过厚的被子,且被子不要盖过婴幼儿面部,以防止窒息。

避免在小儿口里含有食物时逗弄或打骂,防止食物吸入气管。

处理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窒息,应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即迅速将孩子面朝下放在膝盖上,头低脚高,用手掌根部在孩子的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然后将孩子翻过来,在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压5次。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应重复以上步骤,并尽快送往医院。

对于较大的孩子,如果食物或其他物体卡在喉咙里,可以采用腹部冲击法。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双手环抱孩子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着腹部中线,另一只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腹部,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异物冲出。

二、中毒

常见原因:

中毒也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原因包括食物在制作、储备、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误食有毒物质或药物。

预防措施:

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用有毒食物。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且用药时要仔细核对药名和剂量。

避免使用有毒的家用清洁剂、农药等,或将它们存放在儿童易接触的地方。

处理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中毒,应立即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之前,如果知道孩子误服的是哪种药物或毒物,可以初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催吐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中毒都适合催吐,如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中毒,催吐反而会加重伤害。

三、外伤

常见原因:

外伤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原因包括从高处跌落、烫伤、触电、被危险物品割伤或刺伤等。

预防措施:

婴幼儿居室的窗户、楼梯、阳台等应设置栏杆,防止从高处跌落。

妥善放置沸水、高温的油和汤等,以免造成烫伤。

教育儿童不随意玩火柴、煤气等危险物品。

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

处理方法:

对于跌伤或撞伤,应立即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和缓解疼痛。如果伤势较重,如出现骨折或关节脱位,应立即送往医院。

对于烫伤,应迅速脱离高温的环境,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预防并减轻后继损伤。同时,烫伤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对于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检查触电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和心跳,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溺水与交通事故

常见原因:

溺水与交通事故也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原因包括在无安全措施的江河、池塘玩水或游泳,以及离机动车道太近、过马路被撞、倒车遭碾压等。

预防措施:

教育儿童不可独自或与小朋友去无安全措施的江河、池塘玩水或游泳。

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越马路,不在马路边玩耍。

骑车或乘车时,要佩戴安全头盔和系好安全带。

处理方法:

对于溺水者,应将其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泥沙、杂草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检查溺水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尽快送往医院。

五、动物伤害

常见原因:

动物伤害也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原因包括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陌生或未受训练的动物。

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逗弄动物,特别是陌生的动物。

处理方法:

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或其他预防措施。

六:结语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加强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家长和监护人应学会基本的急救措施,以便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此外,家长还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行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