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人希望成年后(18~45周岁)通过激光手术进行摘镜、矫正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其中最广为熟知的手术方式为:全飞秒(SMILE术)和半飞秒(FS-LASIK术)。但许多人在两种手术之间难以抉择,或者选择随大流,或者人云亦云、存在一些认知的偏颇,因此了解它们的区别很重要。
技术原理
全飞秒手术又名“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即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内部,如“隔山打牛”一样,雕刻出一片薄薄的基质透镜,并通过一个2~4mm的小切口取出这片透镜,从而去除现有的近视和散光。优点为:仅需飞秒激光一台设备,手术时间短,无须制作角膜瓣,切口小,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好、稳定性较高,术中对角膜神经切割较少,术后干眼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
半飞秒又名“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先使用飞秒制作一个角膜瓣,类似一个“盖子”,打开这个盖子,暴露出下方的角膜基质,然后在其表面使用准分子激光对屈光不正度数进行准确的消融,可以去除近视、远视和散光。相比全飞秒,半飞秒手术需要使用飞秒激光和准分子激光两台仪器配合完成,角膜表面的切口稍大,约20mm,但二者在伤口愈合速度上并无明显差别,但半飞秒术后干眼持续时间稍长,若术后眼部受到撞击,有角膜瓣移位或皱褶的风险。
手术适应症
全飞秒:根据患者的眼部条件,更适合中低度的近视,因其对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往往需要切削更厚的角膜基质,且由于现在大多数全飞秒设备不具备眼球追踪和旋转补偿功能,因此建议矫正散光的度数不易过高。所以全飞秒更适合:中低度近视和中低度散光,适合术后需要参加高强度对抗训练的军人、警察、运动员等人群,或术前可能存在干眼易感因素的人群。
半飞秒:除矫正近视和散光外,还可以矫正中低度的远视,但远视矫正的效果随度数增加而下降。相比全飞秒,矫正同等度数需要消耗的角膜厚度更小,因此在患者眼部条件许可情况下,半飞秒可矫正更高的近视和散光、矫正范围更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反弹风险,对于高度近视人群,ICL晶体植入术可能是更好的手术选择。
另外,半飞秒可通过:Q值调整、像差引导、角膜地形图引导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从而达到辅助老视矫正、改善视觉质量的作用,而这些目前都是全飞秒无法做到的。
总结
全飞秒的手术时间快,适合中低度近视和散光,切口小,无瓣,稳定性好,适合需要高强度运动人群,对干眼影响较小。半飞秒的手术对角膜厚度消耗更少,可以更精细,视觉质量更好,适应症范围广,切口稍大,有角膜瓣,对干眼影响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