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腕受伤,中医怎么用“巧劲”帮桡骨远端骨折恢复?
2025-05-09 00:00:00
作者:雷华明
作者单位:四川天祥骨科医院 骨关节正骨科

患者手腕骨折,外观严重畸形、肿胀,经过医生诊断,其被确诊为“尺骨茎突伴桡骨远端骨折”,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中医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我们采用非遗代表性项目“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为患者治疗,尽量不手术,整个复位过程只用几秒;有时候,骨折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中医用“巧劲”就可以帮桡骨远端骨折恢复,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吧。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远端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在离桡骨远端3厘米范围内发生的一种骨折,在临床上,发生率为1/10。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中,因其多伴有骨质疏松,容易发生跌倒或撞击,所以这一骨折最为多见。而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克雷氏骨折最常见:当摔倒时,如果你的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那么就会暴力集中在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

中医正骨八法

⒈.手摸心会。即在骨折整复之前,医生要用手从轻到重、由远到近,触摸骨折部位,确定断骨的确切位置,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完整的骨折三维图像。

⒉.拔伸牵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肌肉阻抗的纠正,矫正患肢的缩短移位,从而达到延长四肢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想合先分离,离而复合”的原理,先确保肢体处于原来位置,并由远侧骨折进行对抗牵引,力度要根据病人的肌力来确定。一般来说,年轻的男子病人有强壮的肌肉,应该有更多的拉伸力。相比之下,老年人和妇女病人,牵引张力不能过大。

⒊.旋转屈伸。这一方法用于纠正断口处的扭转和角度异常,特别是对接近关节处的骨折更为有效,如在患者有断端扭曲情况下,医生就可以用双手抓住患肢的远端,然后在牵拉的作用下,让患肢沿着肢体纵轴左右转动,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用一只手抓住近端关节,一只手抓住远端的冠状轴摆动,使其复位。

⒋.提按端挤。这是一种矫正骨折侧移的方法,因为骨折可分为前、后两个方向移位,所以,在施行该方法时,医生要将手掌和手指分别放在骨折处的前方或两侧,对其进行夹压,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其中对于前、后均有错位的患者可采用提按法,即医生用两只大拇指按住突出的一端向下,用手指上提,将骨折的那一端抬起,将断端对齐。对于内、外侧均有错位的患者,可采用端挤压法,即医生一只手将其近端进行稳定,一只手持着远端,四指向医生的方向使力,把骨折的骨头往里推。

⒌.摇摆触碰。该方法通常用于横向和Z字形的骨折,只要医生用两只手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在辅助人员的平稳牵引下,对其进行轻微的旋转,直至骨折处的骨摩擦声减弱或完全消失,就能促进骨折愈合。

⒍.夹挤分骨。这可用于纠正相邻两块骨头相邻位置的骨折所致的一侧错位。整复时,医生用食中、无名三指,从骨折部位的掌背或前背面,对着两块骨间隙挤压,将相邻的两块骨之间的膜拉紧,将靠近的两块骨头分离,就能使远、近两个骨折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⒎折顶回旋。当患者出现横向断裂或Z字形骨折时,单纯依靠牵引并不能充分纠正其交叠位置,就可以采用“折顶式”方法。在操作时,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⒏.按摩推拿。此手法适合在骨折后,对骨折周边的软组织进行调节,能让扭曲的肌肉和肌腱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舒展通达。

注意事项

复位后固定也很重要,何氏固定手法以“不可惊动损处”为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把,托,卡,挤,扣五种手法,且手法细腻,丝丝入扣,其腕、手、指运用之妙,确能达到“患如知者,骨已拢”的艺术境界。在患肢固定后,你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水肿和肢体血液供应状况,如果肢体肿胀疼痛加剧,手指和脚趾皮肤温度偏冷,肤色呈青白或深紫色,有可能是血液流动出现了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结束语

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中医正骨治疗明显更为简单,既不用开刀,也不会留疤。并且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较好,能有效满足你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桡骨远端骨折,请及时到附近的中医院进行就医,相信医生用“巧劲”就能有效帮你恢复骨折断端。

(四川天祥骨科医院 骨关节正骨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