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日常生活中骨折患者的注意事项
2024-12-27 15:53:44
作者:黄晓霞
作者单位:玉林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情况,一旦发生骨折,除了要依靠专业的医疗救治外,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也需要格外留意,以促进骨折更好地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以下就是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一、饮食方面

1.保证营养均衡:骨折的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各类营养素的食物。像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牛奶、虾皮、海带等富含钙质,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能为新骨的形成提供原料;同时,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能少,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D等对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橙子、草莓、菠菜、西兰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骨折后患者活动量往往减少,胃肠蠕动也容易变得缓慢,容易出现便秘等情况。所以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芹菜、香蕉等,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用力而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及愈合。

3.合理控制饮食量和饮食频率:避免暴饮暴食,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保证身体持续获得营养,又能减轻胃肠负担,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更要注重这一点。

二、休息与活动

1.初期严格制动:在骨折发生后的早期,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对骨折部位进行妥善固定,比如使用石膏、夹板或者进行手术内固定等方式,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这是骨折愈合的重要基础。在此期间,要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必要时可借助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来移动,避免负重。

2.遵循康复计划逐步活动: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患者要严格遵循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比如先从简单的关节屈伸运动开始,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再慢慢过渡到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及部分负重活动等。以腿部骨折为例,可能先是在床上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之后再拄拐下地行走,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程度。切不可急于求成,自行过早、过度地活动,否则很容易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甚至再次骨折。

3.保证充足的休息:身体在修复骨折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能够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更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身体整体的恢复。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休息时要注意保持受伤肢体处于合适的体位,避免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三、伤口护理(针对有开放性伤口的骨折情况)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伤口沾水,防止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伤口,引发炎症,影响骨折愈合。如果发现伤口出现渗血、渗液增多、红肿、疼痛加剧或者有异味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避免牵拉伤口:在日常活动或者休息时,要格外小心,防止不小心牵扯到伤口,尤其是在移动受伤肢体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减少对伤口的刺激,让伤口能够顺利愈合。

四、心理调节

1.正视骨折带来的影响:骨折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行动受限、疼痛以及可能面临的较长恢复期等,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要正确认识骨折这一状况,明白它是可以通过治疗和康复逐渐好转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2.寻求心理支持: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他们的关心和鼓励能够给予很大的心理安慰;也可以和同样经历过骨折康复的病友沟通,互相分享经验,增强康复的信心。如果不良情绪较为严重,难以自行排解,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五、定期复查

一定要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拍X光片、CT等检查手段,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比如骨折断端是否有骨痂形成、骨折线是否模糊等,进而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确保骨折能朝着良好的方向愈合。

总之,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从饮食到休息活动,从伤口护理到心理调节以及按时复查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度过骨折的康复期,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