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服药时,药品说明书是我们的 “用药指南”,但很多人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甚至直接忽略。然而,看不懂、不会看药品说明书,很可能导致用药不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害健康。药房药师为你梳理重点,教你真正读懂这份关乎用药安全的重要资料。
一、药品名称:分清 “曾用名” 与 “通用名”
药品说明书的开头便是药品名称,它包含通用名、商品名和曾用名。通用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一种药品只有一个通用名,它反映了药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比如 “对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 。商品名则是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品牌形象,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的名称,像 “泰诺林”“快克” 等,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可能有多个商品名。曾用名是药品在曾用时期使用过的名称,已逐渐不再使用。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认准通用名,避免因商品名不同,而重复购买成分相同的药品,导致用药过量。例如,有患者同时购买了 “白加黑” 和 “日夜百服宁”,却不知二者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同时服用,就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明确 “能用” 与 “禁用”
1.适应证
适应证明确了药品的治疗范围和适用病症。比如,布洛芬的适应证为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像头痛、关节痛,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将自身症状与适应证仔细对照,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病症与适应证不符,自行用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延误病情。
2.禁忌证
禁忌证则清晰列出了禁止使用该药品的人群和情况,是用药安全的红线。例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在使用某些药物时,也有明确的禁忌规定。了解禁忌证,能帮助我们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比如,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若误服阿莫西林,可能会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三、用法用量:精准用药的关键
用法用量是药品说明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定了药物的使用方式、剂量和频次。药物的使用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每种方式都有其规范要求。例如,肠溶片需要整片吞服,不能嚼碎,否则会影响药效;外用乳膏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剂量的计算更是关键,儿童用药通常会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成人用药则多按照固定剂量。以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为例,儿童治疗中耳炎、肺炎时,第 1 日,按体重 10mg/kg 顿服,第 2 - 5 日,每日按体重 5mg/kg 顿服 。如果随意增减剂量,剂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剂量过大则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用药频次,如一日三次,应尽量保持每 8 小时服用一次,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发挥最佳药效。
四、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提前规避风险
1.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说明书会详细列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抗生素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降压药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就能及时察觉身体异常,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涵盖了用药过程中的各种关键信息,包括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饮食禁忌等。例如,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禁止饮酒,否则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服用某些药物时,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尤为重要,它提示了该药品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的效果,如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合用,可能会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患者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咨询药师,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后果。
五、贮藏条件:保障药效的重要环节
药品的贮藏条件直接影响药效。说明书中常见的贮藏条件有常温、阴凉、冷藏等。常温一般指 10 - 30℃;阴凉处是指不超过 20℃;冷藏则要求在 2 - 8℃环境下保存。像胰岛素、生物制剂等,必须冷藏保存,否则会失去活性,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还要注意防潮、避光等要求,若贮藏不当,药品可能会变质,服用后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危害健康。
药品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基石,只有认真阅读、读懂弄通其中的关键信息,才能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下次用药前,不妨花些时间,对照药师划出的重点,仔细研读药品说明书,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