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间接训练以及直接训练。间接训练中,临床上常常采取两种方式,即为口腔运动以及口腔感觉的训练。口腔感觉锻炼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冷刺激,通过冰棉棒对患者的舌根部以及舌腭弓进行刺激,或者用牙齿将某一食物咬紧;口腔运动锻炼常使用的方式是口腔器官运动体操,例如张口、闭口反复训练,伸舌头或者让嘴角向上翘。
直接训练则有多种活动方式,包括门德尔松训练法、声门上吞咽法以及交替吞咽法。门德尔松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舌骨以及喉部之间的复合运动,即患者在完成吞咽动作后,向上抬起甲状软骨,并用手部向上顶甲状软骨。声门上吞咽法主要在于保护患者的气管,首先需要患者憋气,封闭气道以后进行吞咽动作,吞咽完成后立刻主动进行咳嗽,以达到保护气管的目的。交替吞咽法即表示通过一口食物一口水的方式进行交替进食,以此促进恢复吞咽功能。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代偿性治疗,采取代偿的方式进行发音训练以及口颜面肌群的锻炼,使用间歇性胃管,将其插入嘴里或者鼻子,有助于减缓误吸及其滞留的情况。同时对进食的姿势加以调整,让患者采取半坐位姿势进食,并且主要头部位置的摆放,通常是低头的姿势进食。
二、咳嗽以及呼吸训练
部分脑卒中的老年患者由于胸廓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或者呼吸肌力量存在不足,导致无法安全将误咽物咳出。因此,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憋气,并且在深吸的过程中进行咳嗽以及呼吸的咳嗽练习,在正常吞咽的过程中暂停呼吸。呼吸训练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吞咽过程中对呼吸的把控能力,例如通过鼻子深吸气,保持3秒,然后将双唇收成吹口哨的样子,将气流呼出来,这个过程缓缓进行6秒钟。
三、发音功能指导训练
发音功能的指导训练,其主要通过引导患者开展缩唇锻炼以及张嘴锻炼,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的训练,有助于脑卒中病人增强口部肌肉的功能。例如可以发出“啊”、“哦”等类型的声音,通过大声发音,逐渐对发音以及发生的准确性严格要求,以此锻炼口唇的肌肉,可以每天重复这个练习10次及以上。
四、日常进食指导训练
患者在日常进食时,其环境需要保持安静并且舒适,同时选取合适的餐具。在进餐之前,让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引导患者进行自主进食,采取坐直的姿势,颈部向患侧一处偏移,头部保持适度的前屈,以确保气道处于畅通的状态,以防止发生误吸的情况。对于无法坐立的患者,至少采取将躯干抬高至30°的卧位姿势,头部保持前屈,同时在偏瘫一侧的肩部垫上软枕,喂食者应该在患者的患侧位置,将食物放置在其健康一侧的口腔内。
食物性状的选择,应该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其发展的阶段,再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选择。易于吞咽的食物,其主要特征在于黏性适度、不易松散以及密度分布均匀,经过咽部以及食管后容易变形,并且极少会残留在粘膜上。此外,也可以向流质食物添加增稠剂,以此调整食物的心态,降低患者由于吞咽功能的障碍出现误吸的状况。糊状的食物通常是首选,因为其能够有效对压觉、触觉以及唾液分泌产生刺激,从而让吞咽更顺利。
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在我国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吞咽困难,但解决吞咽困难的关键在于确保吞咽时的有效以及安全,针对于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发生误吸的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患者病史的概率,从而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咽部的肌肉发生萎缩的现象,增强口部肌肉的功能,从而达到整体康复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