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并没有把高血压当回事儿,以为只要没有症状就可以放任不管或者随便吃点降压药就好,这是错误的,如果不引起重视,后果是很严重的。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下面本文就带您一起了解高血压防治知识,学会自我防治,才能降低高血压疾病的危害。
了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多数(50%左右)是无症状的,只是在体检时才会发现血压高,有症状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耳鸣、心悸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脑出血、慢性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给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目前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年龄因素,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年轻人高,40~50岁以后的中年、老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2.遗传因素,高血压是具有一定遗传性的,大约6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会有家族史。3.生活因素:如日常长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大量高钠低钾饮食、精神紧张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还会影响血管健康,就可能会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日常需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饮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许多与自身的饮食习惯有关,如喜欢吃高油脂、高脂肪的食物,喜欢吃比较重口味的食物,过度的饮酒、吸烟等,这些都会导致血脂的增高,水纳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合理饮食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病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建议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多补充丰富的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日常也要多喝水,饮水能够降低血液粘度,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2.适量运动,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降低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5~7mmHg,在低、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降压效果最好,如打太极、游泳、慢跑、登山等,每周不低于5次,每次30~60分钟,选择适合自己运动种类和频率,能够帮助降低血压,但需要注意不能激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停止运动。3.减轻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学会释放压力,因为人体的情绪和血压变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当人在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下血压就会升高,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事情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面对,这样有利于血压控制。4.自我监测血压,在家自我监测血压要注意选择固定的时间、体位、部位、工具,血压达标者每一周测量一次,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把每次的数值记录下来及时与医生沟通,作为就医的治疗参考。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研究表明,如果平时睡眠时间太少、睡眠质量不佳,也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长时间中枢神经兴奋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生活中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高血压的发生。6.定期健康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如肥胖患者、高血压家族史、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建议每年到医院参加一次健康体检。7.降压药服用注意事项,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物有许多品种,作用不完全一样,在服药时种类不同,降压效果不尽相同。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照病情轻重和自己身体差异分类治疗;部分患者一旦发现血压高,想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是错误做法,血压降太快或者过低会发生头晕、乏力,严重的还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8.中医特色治疗,如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耳尖放血、中药等通过调和阴阳平衡,畅达气血达到降压作用。
综上,防治高血压要从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调理,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平和心态、自我监测血压、合理用药、定期健康体检等”多措并举,就能平稳血压,降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