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生儿护脐,避免感染的实用技术
2024-10-22 12:00:35
作者:陈小林
作者单位:灵川县妇幼保健院
在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之中,每一对父母都肩负着守护宝宝健康成长的重任。新生儿的脐部,作为连接母体与独立个体的最后纽带,其护理之重要性不容小觑。脐部护理不仅关乎宝宝的舒适与安全,更是预防潜在感染、保障宝宝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认识脐带与脐带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的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获取营养的通道,出生后,医生会剪断脐带并留下一段残端。这段残端在未脱落前是一个潜在的感染入口,若护理不当,细菌可能侵入并引发炎症,轻者导致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能引发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脐带及其感染风险是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第一步。

脐带的基本结构:脐带主要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周围充满特殊的结缔组织。新生儿出生后,这些结缔组织失去水分,脐带自然干燥并最终脱落,形成肚脐眼。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

脐带感染的风险:脐带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脐带残端引起的炎症。感染初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若不及时处理,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据统计,60%的新生儿败血症是由脐部感染引起的,因此,预防脐带感染是新生儿护理的重中之重。

日常护理要点与技巧

1.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新生儿脐部应保持干燥,避免水分和尿液的浸湿。每次更换尿布时,应检查脐带周围是否干燥,如有潮湿应及时用无菌棉签擦干。洗澡时,可以使用防水贴将脐带部分遮盖,避免水分侵入。

通风良好: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和尿布,避免衣物或尿布边缘摩擦到脐带残端。尿布的边缘应折叠在脐带下方,以减少摩擦和湿气积聚。

2.定期消毒:消毒方法:每天用碘伏或75%酒精对脐带残端进行消毒,杀灭细菌,预防感染。消毒前要确保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带入脐部。消毒时要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擦拭,避免重复污染。

消毒剂选择:碘酊、酒精和氯己定都是常用的消毒剂。氯己定尤其值得推荐,因为它能显著降低脐部细菌定植速率,从而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3.细心观察:观察愈合情况:密切观察脐带残端的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疼痛、出血、渗出物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食欲等一般情况,如有异常也应及时就医。

避免触碰: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触碰脐部,尤其是在消毒和护理时,要使用无菌的棉签和纱布,避免使用未经过消毒的物品。

4.合理喂养与清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如需使用奶瓶喂养,要确保奶瓶和奶嘴的清洁和消毒。

保持清洁:在接触宝宝前要洗手,避免将细菌带到宝宝身上。宝宝的衣物、尿布等要勤洗勤换,并在阳光下晾晒。

特殊情况与应急处理

1.延迟脱落与异常:脐带延迟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两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有无感染迹象,如红肿、化脓或大量液体渗出。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异常分泌物: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可能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渗出物带有臭味或变为脓性,可能是感染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2.出血与红肿:出血处理:如果脐带部位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止血,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未经过消毒的物品处理出血部位。

红肿处理:脐带周围皮肤红肿是感染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红肿,应立即就医,并按医嘱进行局部消毒和护理。

3.遵循医嘱与定期检查:遵循医嘱:如有特殊情况或医生建议使用特定药物或护理方法,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要自行更改或省略护理步骤。

定期检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医生会检查宝宝的脐带残端是否正常脱落,以及是否有感染的迹象。

总之,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作为新手父母,应充分了解脐带护理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通过保持干燥、定期消毒、细心观察、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包裹以及及时处理特殊情况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脐带感染的风险,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