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骨折发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骨折会使老年群体自身痛苦加重,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因此老年群体骨折后获得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对老年群体骨折后护理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属、护理人员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照顾。
一、常规护理
1.生活照顾
老年骨折患者会存在行动不便情况,需要其他人来帮助完成日常活动。友善地提示并辅助老年患者完成洗漱、如厕、洗浴、更换衣裤、进餐等活动,其主要结合老年群体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好调整。对陪伴老年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如晒太阳、散步等,不可进行过度活动避免骨折部位受力。保证老年患者在活动中安全性,避免再次受伤。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老年群体增减衣物,保证患者穿着舒适,防止因天气变化发生不适。
2.个人卫生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的床上用品和衣服需要定期更换,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组织皮肤长时间受压,还需要保证皮肤清爽,防止褥疮情况发生。针对骨折部位,特别是绷带覆盖的区域,可选择保鲜膜进行覆盖,避免水分渗入绷带中,引发感染或不适感。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保证浴室干燥、防滑,可以添加淋浴凳、洗澡椅等设施。翻身时两人协作,一人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另外一人帮助患者变更体位,避免动作过大使骨折症状加重。
3.饮食干预
可让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食物,如鱼肉、鸡肉、奶类、蛋类、虾皮等食物,有利于骨折愈合。让患者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猕猴桃、火龙果、白菜等,可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加快钙的吸收,利于肠道蠕动,使其便秘情况得到缓解。同时要控制糖、盐、油摄入,控制动物脂肪摄入,确保营养均衡。不可饮酒、吸烟,不可摄入刺激、辛辣食物,避免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
4.疼痛护理
因手术或外固定方法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进而降低因骨折端移动对神经进行刺激引发疼痛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将疼痛感减轻,需要对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予以关注,严格遵医嘱用药。还可选择热敷、冷敷、电疗方式改善肌肉紧张和疼痛感,需由专业人员指导完成。
5.心理干预
向患者积极讲解骨折相关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让患者积极配合,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和不适感。在保证患者安全下,让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将自理能力增强,使其自信心提高。家属需要对患者给予足够的陪伴并安慰,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6.睡眠干预
帮助患者摆正合理体位,避免长期对骨折部位进行压迫,使自身疼痛感减轻。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安神、助眠药物治疗,但需要关注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减少光线和噪声干扰,可使用柔和灯光和舒缓音乐来营造放松氛围。
二、康复护理
1.物理康复
被动运动主要由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完成肢体活动,保证关节灵活性,使肌肉维持松弛状态。运动方式主要应用在不能自理的患者中,被动运动可避免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为后续活动做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伸展、屈曲、旋转等运动,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个性化设计。活动度训练可将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增强。指导患者使用弹力带、哑铃完成力量训练,使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提高自身运动能力。
2.功能康复
辅助患者完成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巧,提高自身自理能力,降低患者对他人的依赖,获得高质量生活。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态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开展患肢承重训练,将其患肢稳定性和力量予以保证,促使患肢康复,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总而言之,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和康复需求。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帮助老年人减轻痛苦,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