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发热护理指南:冷静应对,科学降温
2024-09-18 11:15:52
作者:刘明园
作者单位:古丈县人民医院
儿童发热是家长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让孩子感到不适,也让家长倍感焦虑。然而,发热并非疾病,而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一种反应。因此,在面对儿童发热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科学的降温和护理措施,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一、保持冷静,了解发热原因

首先,家长在面对儿童发热时应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了解发热的原因对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导致体温升高。

环境因素:天气炎热、室内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多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儿童体温升高。

消化不良:儿童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如果饮食不当,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引发发热。

二、观察症状,定期测量体温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包括体温、精神状态、食欲和睡眠等,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家长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额温枪等工具,定期测量体温,了解发热趋势。

体温分级:以测量腋温为例,发热级别可划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三、选对方式,科学降温

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儿童,首选物理降温方法。

减少衣物和被子:让孩子穿轻薄、透气、吸汗的衣物,避免过多包裹导致散热不良。

温水擦浴:使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手心、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可以有效降低体温。但需注意擦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着凉。

泡脚: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散热。但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孩子。

冷敷或退热贴:将冷敷或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腋下等部位,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冷却导致寒战。

注意:如果患儿低热且伴有寒颤,说明体温处于上升期,需要迅速退热治疗,避免引起高热惊厥。寒颤时期注意保暖,不可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寒颤停止后,可用温水进行体表擦拭,如果温度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诊治。

四、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当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常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体温,但需注意用药间隔时间和剂量。

注意事项:用药前务必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是否出现大汗、脱水、皮疹等不良反应。

五、补充水分,保持饮食均衡

发热时,孩子容易出汗并失去水分,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同时要做好饮食管理。

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发汗和调节体温,还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如果孩子拒绝饮白开水,可以将鲜榨果汁加入水中,以达到多饮水的目的。

清淡饮食:发热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六、营造舒适环境,注意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孩子,有助于散热和降低体温。同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体温升高或加重症状。

通风换气:房间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温度在20℃-25℃。

适当休息:发热时,孩子的精神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适当休息以恢复体力。

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在护理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也应立即就医:

精神差、昏昏欲睡、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紫)。

说些很奇怪的话,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头、耳朵、嗓子异常疼痛,出现不明原因皮疹或反复的呕吐和腹泻。

发热伴随身体出现抽搐。

有脱水迹象,如口干、泪少、皮肤弹性降低或小便少且无法进行补液。

总之,儿童发热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但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和焦虑。通过保持冷静、观察症状、科学降温、合理用药、补充水分、营造舒适环境等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