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妊娠期糖尿病不可怕,跟着我们学控糖,轻松应对孕期挑战
2024-11-15 19:52:12
作者:阮敏华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一种在孕期首次发现或确诊的糖尿病类型,虽听起来让人心生畏惧,但实际上,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它完全可控,且不会成为孕期健康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需要孕妇全面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其控制方法,从而帮助准妈妈们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这一挑战。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作为孕期常见的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普遍存在于2%至10%的孕妇群体中,尤其在亚裔人群中更为显著。这一病症的成因复杂,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当胰岛素分泌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时,便会出现糖尿病。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妊娠24至28周之间,通过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检测。该试验要求孕妇在空腹状态下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然后分别在一小时和两小时后测量血糖水平。若任何一项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将会造成哪些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威胁着孕妇的健康,更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构成潜在风险。孕妇方面,它可能增加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感染以及羊水过多等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难产、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胎儿和新生儿而言,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巨大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应对策略?

首先就是作为孕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调整。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孕妇应遵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适量摄入蛋白质,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主食方面,可以多吃粗粮,如糙米、燕麦等;水果则选择含糖量较低的品种,如猕猴桃、草莓等。同时,孕妇应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采用分餐制,以保持血糖稳定;其次需要进行适量运动。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手段。孕妇可以选择散步、瑜伽、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1周内至少5日。运动前,孕妇应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中,孕妇应注意保持心率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水分充足,避免脱水;再次当然就是较为直接的药物治疗。在饮食和运动调整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孕妇可能需要借助药物治疗。胰岛素是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可以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此外,某些情况下,孕妇也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作为替代治疗,但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接着是需要孕妇定期监测血糖。孕妇应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并记录在案。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控制在6.7mmol/L以下。同时,孕妇还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水平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最后则是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调适。面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挑战,孕妇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忧甚至恐惧。然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孕妇可以通过与医生、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怎样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预防?

健康饮食对于孕妇来说可是极为重要的,而保持均衡的饮食则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孕妇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以降低患病风险;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增强免疫力并降低患病风险。孕妇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也是孕妇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原因在于当下已经探明,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孕妇在孕期应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过度肥胖;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患病风险;孕妈妈们一定要明确定期产检的重要性,从实际的预防情况来看,定期产检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的关键。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总而言之,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控糖方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孕妇可以顺利度过孕期并保障母婴健康。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准妈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这一挑战;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