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能反映人们血液当中各类血细胞形态、占比、数量、大小,属于比较常见的医疗检查方法,医生根据人们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如是否贫血、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对症施策,使人们得以恢复健康。血常规检查必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许多人却并不了解血常规,不知月经、服药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到检查结果,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血常规吧!
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吗?
血常规检查前无需空腹,正常饮食不会影响检查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到医院接受检查,通常不会只做血常规这一项检查,可能需要化验血糖、肝肾功能等,有些检查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才准确,基于此医生会要求检查者空腹,这就需要我们先弄清楚检查项目,再决定是否空腹。
服药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吗?
因为多数药物不会影响到血常规检查结果,所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无需在血常规检查前停药,有些药物的疗效还可通过血常规反映出来,便于医生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月经期间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吗?
月经期间可以接受血常规检查,虽然经期失血会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下降的情况,但通常下降幅度不大,不会干扰医生解读检查结果。
血常规都能查些什么?
血常规检查指标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红细胞系统:(1)红细胞计数,可反映红细胞在血液当中的数量,若红细胞变多,那么患者可能缺氧,也可能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减少则与贫血有关;(2)血红蛋白,它的作用是运输氧,其数值与红细胞数量息息相关,可为医生评估检查者是否贫血提供依据;(3)红细胞比容,即红细胞压积,其大小与红细胞数量相关;(4)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红蛋白,相关数值利于医生诊断不同类别的贫血。
2.白细胞系统:(1)白细胞计数,可反映出白细胞在血液当中的数量,若白细胞数值较大,那么说明检查者可能患有炎症性疾病、感染类疾病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减少则可能受药物影响,亦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白细胞分类计数,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上述细胞占比情况对医生判断检查者是否患有血液病、是否过敏、是否感染等有益。
3.血小板系统:主要为血小板计数,可反映出血小板在血液当中的数量,若血小板数量较高,那么检查者可能患有肿瘤、出血、感染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减少可协助医生诊断检查者是否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血常规检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在接受血常规检查前无需做特殊准备,检查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应告知医生近期服用的药物,因为部分药物在血液当中的浓度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所以检查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药、减少药量或停药。
2.血常规采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静脉抽血,有着安全、准确性高等优点,二是末梢抽血,有着痛感较轻、较为方便等特点,当前静脉抽血频率较高,建议患者提前一天清洁手臂,以免伤口感染,若末梢抽血则需保证手部洁净。
3.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建议穿宽松的衣服,以便抽血与止血。
4.在寒冷的冬季来到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建议在身体感到温暖后再抽血,这样取得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
5.抽血时应保持放松的状态,以免血管因紧张而剧烈收缩,这样会影响到采血的效率。
6.抽血后要科学止血,通常采血室内会有图文指导我们如何止血,若检查者因压迫止血做法不当而出现局部瘀血的情况,那么也无需紧张,可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予以处理。
7.建议采血后休息10~15分钟,若出现晕针的情况,则需平卧,喝些糖水,等到症状缓解后方可离开采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