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当大脑在手术中醒来
2025-03-21 11:03:46
作者:张烁 屈天歌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在神经外科手术室,一场特殊的手术正在进行。医生正在切除患者脑中的肿瘤,但当手术进展到关键时刻,医生却叫醒了麻醉中的患者。这不是医疗事故,而是一种被称为“术中唤醒”的高精尖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的是,它让全麻患者在手术关键阶段恢复意识,与医生进行一系列的互动交流,从而确保术中患者大脑功能的完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项技术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精准的麻醉管理,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从麻醉状态中暂时苏醒,在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辅助下,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测试。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切除临近患者大脑重要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例如,靠近大脑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中央前回(运动功能区)、中央后回(感觉功能区)等区域的肿瘤。很多情况下,肿瘤边界与这些功能区的关系不明确,此时术中唤醒技术就可以发挥其优势,帮助医生更好地辨别肿瘤组织和大脑功能组织,确保医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不会损伤大脑重要的神经。

二、术中唤醒是如何实现的?

术中唤醒的关键在于医生对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控制。其麻醉过程分为“睡眠-清醒-睡眠”三个阶段:手术开始,医生会通过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全麻睡眠状态,此时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手术医生则会完成开颅等一系列的工作;当手术进展到切除功能区附近的肿瘤时,患者就会进入到麻醉第二阶段,此时麻醉医生会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逐渐减少麻醉深度,在维持镇痛与镇静平衡的前提下,使患者恢复意识;当关键的功能区定位和肿瘤切除操作完成后,手术医生会继续完成手术的其他步骤,如止血、关颅缝合等,患者需要再次进入睡眠状态,此时麻醉医生将重新加深麻醉,使患者再次进入“睡眠”状态,这就是术中唤醒的全过程。

三、术前要做哪些准备?

术前医护人员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地解释手术过程、唤醒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注意事项。为了使术中患者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医护人员会在术前对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标准化训练。如:(1)语言训练:术前医护人员会准备特定的卡片,让患者辨识图片中的物体,并说出“这张图片是XX”。(2)运动训练:包括写数字、动手指/脚趾、伸舌头等简单的肢体活动。术前提前熟悉这些在唤醒阶段可能会用到的词汇、指令性动作等,可以使患者在唤醒阶段与医生交流更加流畅,提高手术效率。

四、术中患者会经历什么?

(1)麻醉后的体位摆放。当患者全麻后,医生和护理团队会为患者摆放体位。他们会在患者身下垫保护凝胶垫,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使患者侧卧于手术床上,给予约束保护,术中使用加温毯及棉被保暖。值得注意的是,巡回护士会使用“嗅花位摆放法”调整患者头部的位置,顾名思义,这个姿势就如同我们“嗅”花一样,头向前伸,拉出下颌,充分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该体位摆放法可以提高术中插管的成功率。

(2)唤醒初期的安全保护。唤醒前医护人员会保持室内安静,此时巡回护士会再次检查患者术中约束及体位摆放情况,以确保患者被唤醒后不会发生坠床等意外。唤醒阶段的开始,巡回护士会一手握住患者的手,一手对患者肢体进行适当固定,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大声叫醒患者,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稳定患者情绪,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巡回护士会协助医生完成术中监测。

(3)功能测试。患者清醒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功能测试,要求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说出物品的名称、计数、活动手指、脚趾等。通过这些测试,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功能区实时监测,确保在切除肿瘤时避开这些重要区域。一旦患者在术中出现命名困难、活动障碍等问题,医生会立即停止切除并调整手术路径。这种实时反馈机制,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4)术中“双保险”。手术过程中,医护团队会采用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技术为手术提供双重保障。神经导航系统就像大脑的GPS,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定位肿瘤位置;电生理监测则实时显示神经传导情况,为医生提供客观的功能评估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功能区的位置和肿瘤切除的边界。

(5)术中的特殊操作——抗癫痫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术前本身就有癫痫病史,或术中由于过度紧张和焦虑,加之术中皮层电刺激都可能诱发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医护团队在取下骨瓣前用2%盐酸利多卡因脑棉条,贴附于硬膜表面,进行浸润麻醉。并提前备好0℃冰水混合物,如果术中患者发生癫痫,医生会及时进行脑表面冲洗,尤其在癫痫病灶或肿瘤周边的敏感区域冲洗、降温,抑制癫痫发作,可通过及时干预完全终止,不影响手术最终效果。

五、术后患者要注意什么?

患者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对其进行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神经功能的评估。护士会将患者的床头摇高30°~45°,以更好地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医生会定时为患者换药,确保伤口的清洁干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患者需避免抓挠伤口。此外,患者还应加强功能锻炼,术后一周内应遵医嘱强化运动康复以预防肌肉萎缩,术后三个月内则需要进行密集的语言训练,以加速语言功能恢复。最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患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MRI,持续2~5年。

小结

术中唤醒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技术,它需要神经外科、麻醉科、神经心理科及护理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在这场“切除肿瘤、保卫大脑功能”的战斗中,患者不再是单纯的“承受者”,而是与医生并肩作战的伙伴。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其手术效果,这种参与感也将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