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2024-09-18 11:23:33
作者:钟王
作者单位:仁寿县钟祥镇卫生院 急诊科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它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和代谢障碍。处在心脏骤停的状态中人体大动脉搏动消失,各个重要器官也会出现严重的缺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最终生命垂危甚至发生死亡。心脏骤停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常见的有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心室纤维颤动。在正常环境下,心脏骤停者在短短几秒钟后就会开始感到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随后的10~20秒内缺氧导致意识明显丧失,而在30~45秒后瞳孔会扩大并固定。1分钟后呼吸系统基本停止,肌肉逐渐松弛,可能伴随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经过4分钟由于缺氧,脑细胞遭受严重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展开急救,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具体需要掌握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一、判断意识和呼吸

(1)观察患者反应:迅速但温柔地摇动或轻拍患者的肩膀,同时大声呼喊以判断其是否有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以确认其是否正常呼吸。

(2)确认心脏骤停: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即胸部没有起伏),则应立即判断为心脏骤停,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二、开始心肺复苏

(1)胸外心脏按压。①放置患者:将患者小心地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以确保按压效果。②按压位置:找到胸骨下部中线位置,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这里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佳位置。③按压深度与频率:使用身体上半部分的重量(而不是手臂的力量)进行按压,使胸骨下陷约5-6厘米。按压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确保按压既有力又快速。④持续按压:一旦开始按压,应持续进行,不要中断,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2)人工呼吸。①条件与步骤:如果经过培训并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那么在每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应立即进行两次人工呼吸。②操作方法:首先,检查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使患者的头部稍微后仰,以便打开气道。用一只手捏紧患者的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腔逸出。用自己的嘴紧紧包住患者的嘴,并吹入足够的气量,使患者的胸廓明显抬起。然后迅速松开鼻子,让患者自行呼气。

请注意,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且您会操作,应在确认心脏骤停后立即使用AED,因为它可以自动分析心律并决定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在AED到达之前,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在心脏骤停的急救过程中,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供使用,那么它的及时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下是使用AED的具体步骤:

(1)寻找AED:迅速扫描周围环境,寻找是否有AED设备。许多公共场所,如机场、购物中心、体育场等,都配备了AED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不确定AED的位置,可以询问周围的人或拨打急救电话询问。

(2)紧急使用:一旦找到AED,立即将其带到患者身边,并确保所有旁观者都已疏散到安全距离,以避免在电击过程中受到潜在伤害。

(3)遵循指示:打开AED的包装,并按照其上的图示或语音指示进行操作。大多数AED设备都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指示是否需要电击。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那么应立即停止胸外心脏按压(但保持双手在患者胸前的位置,以便在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并按照AED的指示进行电击。电击后,立即恢复胸外心脏按压,并按照AED的后续指示进行操作,包括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电击或继续按压。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冷静才能确保你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2)持续监测: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尽管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生命体征,但你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帮助你判断急救措施是否有效。

(3)专业培训:定期进行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的专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更新和巩固你的急救技能,还可以提高你在紧急情况下应对的能力。在培训中,你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如何使用AED等设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