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你知道脑中风的真相吗?
2024-09-13 17:02:39
作者:杨子江
作者单位:北流市人民医院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脑中风这一健康杀手悄然潜伏,威胁着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脑中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导致数百万人失去生命或留下终身残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脑中风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诸多误区。 一、脑中风的类型:两大类别,不同成因1.缺血性中风:血管堵塞的危机

缺血性中风,顾名思义,是由于脑部血管被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导致血液无法顺畅流通,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受损。这种类型的中风占所有中风病例的绝大多数,约80%左右。血栓形成是指在血管内壁形成的血凝块,它可能逐渐增大并阻塞血管;而栓塞则是由于血凝块、脂肪滴或其他异物从心脏或血管其他部位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并造成堵塞。

2.出血性中风:血管破裂的灾难

与缺血性中风不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脑组织或脑室系统而引起的。这种类型的中风虽然相对少见,但其病情往往更为凶险,死亡率也更高。脑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细小动脉硬化、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等。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 二、脑中风的早期症状:FAST原则,快速识别1.FAST原则

面对脑中风这一紧急情况,快速识别并立即就医至关重要。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F(Face面部):观察患者的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或口角歪斜。 A(Arm臂部):让患者尝试举起双臂,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 S(Speech言语):注意患者的言语是否清晰,有无口齿不清或难以理解的情况。 T(Time时间):如果观察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详细地址和病情,因为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2.其他常见症状

除了FAST原则中提到的症状外,脑中风还可能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头晕目眩、剧烈头痛(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的头痛)、行走不稳或突然跌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一旦发现,应高度警惕并立即就医。 三、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可控与不可控,共同防范1.不可控因素

脑中风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年龄、性别和家族遗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弹性降低,更容易发生堵塞或破裂;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上中风;而家族中有中风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可控因素:积极干预,降低风险

尽管存在不可控因素,但幸运的是,脑中风的大部分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控制的。这些可控因素包括: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心脏病: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会增加心脏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就可能引发中风。因此,心脏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预防血栓形成。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积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脑中风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冷静应对,争分夺秒1.立即求救

一旦发现脑中风的症状或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告知详细地址和病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冷静并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或激动。

2.保持患者平稳

如果可能的话,应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领和腰带等紧身衣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是头部,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应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以防止窒息。 五、结语脑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了解脑中风的真相,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掌握预防、识别和应对的方法。记住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中风的症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发病,立即就医,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康复期间,坚持治疗,积极康复,重建生活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脑中风的威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