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华宇 4月27日,演练第一天,但这一天的“主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应急救援队伍,这一天,来自新疆的医学救援人员在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指导下开展了能力提升培训和全流程模拟演练。作为这次演练的“考官”和“教官”,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设计了一次地震灾害场景,指导和考核新疆的队员们在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反应、救援准备、医疗救治、信息统计和新闻发布等各环节的运行情况。
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参与演练(白华宇摄)
这天上午,接到“地震台网测定”,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立即成建制赶赴“灾区”,除了一线的“备灾”工作紧锣密鼓,“指挥部”也忙得不可开交。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随着前线的救援情况不停使用对讲机和5G视频信号和前线对接信息,部署救援工作。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医疗组组长肖宁根据现场处置情况,立马点开一张幻灯片,一个突发情况让新疆队队员紧张了起来:“灾区”一辆大巴车和一辆小轿车因为“灾害”相撞,出现“人员伤亡”,已经把大部分救援力量安排去开展医疗救治的“指挥部”不得不即兴调配医疗资源,前去“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伤员”……
演练现场(彭宇摄)
“我口渴!我口渴!”,在“灾区”的医疗救援现场,队员们接到一名意识模糊、几近休克的“伤员”,无论队员怎么询问病情,“伤员”只会回复这三个字。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重症监护室,队员们只能根据“伤员”的情况立即开始抢救,总算让后者恢复了意识,说明了具体情况。当“伤员”被“上级医院”转走,参加演练的新疆队员松了一口气:“这个人‘演技’真好,就像真的伤员一样,让我们非常紧张,像是在参加真正的灾害医疗救治。”
肖宁告诉记者,这次演练从指挥部署、现场处置、动员筹备、信息对接等全方位考验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在突发应急灾害的综合救治能力,大到指挥部署,小到处置手法,都有“四川队”的资深队员进行现场指导和考核:“在各个关键环节,我们都匹配了‘教官’,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即时指导和纠正。我们还为他们设计了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孕产妇伤员、通讯中断等增加难度,还安排了标准病人更真切地模拟灾害现场受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看看他们在高难度和高压下能不能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常务副队长黄雷介绍说,本次合作借助了四川队员丰富的演训和实战经验,有效帮助了新疆救援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找到短板,弥补错误,促进了两队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我们希望多多通过这样的合作,共同把我们西部地区的卫生应急水平提升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换届年,在队里战斗了多年的一批老队员将离开紧急医疗救援一线。4月27日上午的换届仪式结束后,想到自己可能不会有太多机会参加医学救援,原队员陈超华还是觉得非常不舍。
演练现场(彭宇摄)
陈超华是来自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参加过泸县地震、宜宾长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回想起那些应时而动星夜兼程的日子,陈超华说,要感谢救援队给他这次锤炼和提升的机会,同时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队员:“虽然我们老队员的职责被新队员接棒了,但我们也不是完全退出这个团队,老队员还会在队里担任教官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承给新力量,要让他们完全具备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可能才会真的踏实下来。”
演练现场(彭宇摄)
据了解,本次演练包含专家授课、分组演训、讨论复盘和全流程合成演练等环节,考虑到本次演练新队员更多等客观情况,演练也更侧重队员应急意识培养和动员能力等方面。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刘志刚介绍说,刚接受换届的骨干队员会全程参与到演练中,尽快让新队员成长:“许多新队员没有参加紧急医学救援的经历,他们需要尽快适应紧急医学救援和平时临床工作的区别,我们要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要让他们具备招之能来,来之即战的能力。”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新队员王林楠也告诉记者,一路培训下来,他就了解到了一名医学救援队员和普通医生的区别:“在突发事件救援的时候,不光是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场面控制、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其中有很多都需要学习,我会为之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