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在机场集合准备出发
作为第25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成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普通外科医生李文谦与队友们不仅用医术缓解病痛,更以行动诠释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承诺。他们的足迹,是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缩影,更是中非友谊历久弥新的见证。
跨越半个地球投入临床工作
出发前,医疗队队员们接受了为期半年的葡萄牙语强化培训及传染病防控专项学习,确保语言与专业能力“双过硬”。
2024年7月18日,医疗队跨越半个地球抵达莫桑比克,并迅速在马普托中心医院投入临床工作。这支队伍的背后,是中国数十年如一日对非医疗援助的坚持——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员2.3万人次,诊治患者2.3亿人次。援莫医疗,正是这一壮阔篇章中新的一页。
大外科晨交班
2024年8月,悬挂满旗的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时隔七年再次驶入马普托港。这艘“海上流动医院”的到来,为莫桑比克民众点燃了新的健康希望。医疗队与“和平方舟”号医生并肩作战,7天内完成普外科300例义诊,为长期因经济困难延误治疗的患者打开生命之窗。从疝气筛查到体表肿瘤诊治,中国医生用专业与耐心化解病痛;甲板招待会上,中莫医务人员合影留念的瞬间,定格了技术与情谊的双重交融。“和平方舟”号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更传递了中国医者无国界的精神。
在“和平方舟”号上开展义诊
面对莫桑比克医疗资源极度短缺的现状,医生们以智慧与韧劲破局。李文谦此次的工作单位是马普托中心医院普外三科,主要承担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腹股沟疝、胆囊结石、阑尾炎、体表肿瘤等。
医疗队与当地医生共同开展手术
马普托中心医院手术室常因停电被迫用手机照明完成手术,医用耗材短缺、消毒条件有限、设备维护等困难更让腹腔镜技术推广举步维艰。然而,困难从未阻挡脚步:通过“理论+实践”模式,李文谦与队友们将逐步推进腹腔镜技术培训,捐赠关键耗材,助力当地医疗水平提升。“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要留下带不走的技术。”李文谦表示,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沟通,当地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够接受并尝试腹腔镜手术,在学习的基础上亲自参与微创手术。
看望脑瘫患儿
医疗援助亦是民心相通的桥梁。莫桑比克民众对中国医生的信赖,体现在手术台上紧握的双手,也流露于大外科主任Atinho邀请全队到家做客的真诚。语言或许有障碍,但善意与专业无国界,医疗队与当地华人社群共建应急救治通道,在猴痘疫情中开展线上防疫讲座,更通过足球赛、包饺子等活动深化情感联结。
在马普托机场送四名本地医生前往华西医院对口学习
“援外虽远,初心不改。”当更多中国医生走向世界,他们带去的不仅是手术刀与药品,更是一个大国对生命的敬畏、对合作的诚意、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担当。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终将凝聚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