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这个刚出生5小时的婴儿口唇发紫、呼吸微弱,被紧急转入金牛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立即为其进行机械通气,畅通呼吸,并同步快速检查体征。科室里的英语“优等生”曾明玉医生承担起了沟通重任——孩子的父母是成都留学的加纳留学生,中文仅能简单问候。
“Pneumonia(肺炎)... Heart(心脏)...”曾明玉一边与家长沟通病情,一边通过手机解释专业名词,“翻译器+手势”的方式让外籍家长详细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也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在后续治疗中,新生儿科还发现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升高等问题,团队及时调整方案,进行“护心”治疗。为了让外籍家长安心放心,每一次病情的变化、每一次方案的调整,医生刘新梅都及时电话沟通,在每周的探视现场,用肢体语言演示诊疗、护理细节,解释孩子病情恢复进展,竖起大拇指示意“孩子越来越好了”。虽然语言不同,但一心为了孩子的努力和期望却是相通的,这让身处距离家乡1万多公里外的加纳友人倍感暖心。
经过8天的治疗,小宝宝终于康复出院了,加纳友人将一束鲜花送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用生涩的中文说着:“谢谢”,感谢医护人员帮助孩子在蓉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