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回访路
蒋莉萍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尤其深知慢性病患者的院外管理至关重要。多年来,她坚持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康复进展。然而,这份坚持并不总被理解。
“有时刚表明身份就被挂断电话”“有的家属觉得我们多此一举”“甚至被误认为是推销电话……”说起回访工作中的种种遭遇,蒋莉萍坦言也曾感到委屈。但她始终相信:“多打一个电话,就可能避免一次病情反复。”正是这份执着,让她在遭遇冷眼时依然坚持着对患者的电话随访。
坚持换来真心认可
这次送来锦旗的胡大爷的儿子,就是被蒋莉萍这份坚持所感动。胡大爷因肺癌术并伴患有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对病情的担忧让这位原本开朗的老人变得脾气暴躁……面对胡大爷的情绪,蒋莉萍却始终面带微笑。
去年出院后,蒋莉萍坚持定期电话询问情况。“开始觉得太麻烦,每次接电话父亲的态度也不好。”胡大爷的儿子回忆道,但蒋莉萍从不计较,每次都耐心解答。今年4月初胡大爷因病情恶化去世,“去世前我的父亲一直念叨着要谢谢蒋医生,这是父亲最后的愿望。”为了满足父亲的遗愿,胡大爷的儿子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术精湛 尽心尽责 医德高尚 心系病员”。
送锦旗的那天,他紧紧握住蒋莉萍的手说:“蒋医生,真的太感谢您了!这一年多来,您的坚持和耐心让我们全家都感到无比温暖。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了,但他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这面锦旗代表着我们全家对您的感激之情。”接过锦旗时,一向坚强的蒋莉萍红了眼眶。
(蒋莉萍右二)
内科医生的坚守:治病更要暖心
面对患者家属的赞誉,蒋莉萍表示:“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患者的信任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她认为,作为内科医生,不仅要关注各项检查指标,更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从提醒季节变化时的注意事项,到安抚患者对长期服药的顾虑,这种“延伸服务”让患者即使在家也能感受到医护团队的持续关爱,正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好体现。
“这面锦旗是对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鼓励。”蒋莉萍说,在她看来,电话随访不仅是工作职责,更是医患信任的桥梁。“当患者从抵触到理解,从冷漠到信任,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